春季養生嚴守“四要訣”
2月4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立春又稱“打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標志著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春天已經到來。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長征醫院)中醫預防保健門診副主任醫師韓旭指出,春季養生市民應遵循四要點調養身心,即合理睡眠、精神調攝、運動鍛煉和飲食保養,以預防疾病的發生。
身體養生 重在合理睡眠
中醫認為,春季陽氣初升,天氣由寒轉暖,萬物萌發生機,人體陽氣得以升發,肝臟得以疏泄,氣血趨向體表,人體新陳代謝為活躍。所以,春季養生重在養肝,以順應天時,方能預防疾病保健康。
韓旭說,調養肝臟包括養肝和清肝,養肝重在睡眠,人們要順應自然界陽氣生發的規律,適當晚睡早起,少睡懶覺,積極參加晨練。然而,現代人經常熬夜的生活習慣對于肝臟的損害尤其嚴重。很多人的肝病其實是熬夜“熬”出來的,一般熬夜的人大多雙目赤紅,這是肝火上升的癥狀。《黃帝內經》中記載:“人臥血歸于肝”,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流經肝臟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強肝細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清肝是指用“清肝瀉火”的方法,以預防肝氣升發太過。
精神養生 忌憂愁和惱怒
肝主升發陽氣,喜條達疏泄,惡抑郁。要想肝氣順應自然,首要一條必須重視精神調養,注意心理衛生。如果思慮過度,日夜憂愁不解,則會影響肝臟的疏泄功能,進而影響其他臟腑的生理功能,導致疾病滋生。例如,有統計表明,春季精神病的發病率明顯高于其他季節,原有肝病及高血壓的患者在春季會加重或復發。所以,春季尤應重視精神調攝,心情舒暢,切忌憤然惱怒。按照中醫理論,怒傷肝,故春季養生必須戒怒。如果不注意情志調節,肝氣郁結,則會生出許多病來。如血壓升高,有心腦血管病者還容易發生中風。據相關統計數據也表明,每到春季,發生肝病或肝病復發的病人會較其他季節多。
運動養生 宜參加體育鍛煉
俗話說,“百草回生,百病易發”,初春氣候變暖,各種細菌、病毒大量繁殖,傳染病進入多發季節,比如流感、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容易高發,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也可能加重,甚至誘發中風。體弱的兒童則容易感染白喉、百日咳、猩紅熱、感冒等疾病。所以,此時應注意多開窗通風,流感高發時節少到人群密集的場所去。在睡眠充足的情況下,還要堅持體育鍛煉,參加適量的體力勞動,以舒展筋骨,暢通氣血,增強免疫力與抗病能力。
此外,春天里,人們常會出現“春困”,表現為精神不振、困乏嗜睡,可以通過運動來予以消除,絕不能貪睡,因為中醫認為“久臥傷氣”,久睡會造成新陳代謝遲緩,氣血循環不暢,筋骨僵硬、脂肪積聚,吸收與運載氧的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遂致體質虛弱,病患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