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法
用拇指面、掌面或肘部尺骨鷹嘴突為力點,按壓體表治療部位,稱為壓法,在臨床上有指壓法、掌壓法、肘壓法之分,具有壓力大、刺激強的特點。
壓法的力量較按法要重,目前臨床上壓法常限于肘壓法,現介紹如下。
手法要領
①術者肘關節屈曲,以肘尖部(即尺骨鷹嘴突見圖84)為力點,壓在體表治療部位。
②壓力要平穩緩和,不可突發暴力。
③肘壓力量以患者能忍受為原則。
摩法
用食、中、無名(環)指末節羅紋面或以手掌面附著在體表的一定部位上,作環形而有節律的撫摩,稱為摩法。
其中以指面摩動的稱指摩法,用掌面摩動的稱掌摩法。古代還常輔以藥膏,以加強手法治療效果,稱為“膏摩”。
而摩法的動作與揉法有相似之處,但摩法用力更輕,僅在體表撫摩;而揉法用力略沉,手法時要帶動皮下組織。
手法要領
①指摩法:腕微屈,掌指及諸指間關節自然伸直,以食、中、無名(環)指末節羅紋面附著于治療部位。
用腕和前臂的協調運動帶動手指羅紋面在所需治療部位作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的環旋摩動。
②掌摩法:腕關節微背伸,諸手指自然伸直,將全手掌平放于體表治療部位上,以前臂和腕的協調運動,帶動手掌在所需治療部位作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的環旋摩動(圖85-b)。
③手法輕柔,壓力均勻。指摩法宜稍輕快,每分鐘摩動約120次左右;掌摩宜稍重緩,每分鐘摩動約80~100次左右。
魚際揉法
用大魚際、掌根,或手指羅紋面吸附于一定的治療部位,作輕柔緩和的環旋運動,并帶動該部位的皮下組織,稱之為揉法。以大魚際為力點,稱魚際揉法;
以掌根為力點,稱掌根揉法;以手指羅紋面為力點,稱指揉法。其中以魚際揉法的技巧性較高,故先作介紹。
手法要領
①用大魚際著力,稍用力下壓;拇指略內收,指間關節微屈;手腕放松,以腕關節和前臂協調的擺動運動,來帶動大魚際在治療部位上作環旋狀揉動。若以掌根著力,則稱為掌根揉法。
②動作要靈活,力量要輕柔。施法時既不可在體表造成摩擦,也不可故意在體表撳壓。
③動作要有節律性,其頻率每分鐘約120~16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