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法
用雙手或單手握住患肢遠端,微微用力作小幅度的上下連續抖動,使患肢關節、肌肉有松動感,稱為抖法。
1.抖上肢,患者取坐位,上肢放松。醫者站立于前外側,上身略微前傾,用雙手握住患者的手腕部,并不宜握得太緊。
緩緩地將其患肢向前外側方向抬起,約60°~70°;
然后醫者以腕力為主作連續小幅度的上下抖動,并使其抖動如同波浪樣地由遠端腕部逐步地傳遞到近端的肩部。
用手掌按住患側肩部,另一手握住患側遠端的腕部,在腕部用力作連續小幅度的上下抖動。
2.抖下肢患者取仰臥位,下肢放松。醫者站立其足后方,用雙手分別握住患者后髁部,先將雙下肢徐徐抬起離床面約20~30厘米。
然后醫者以臂力為主小幅度的上下抖動,使整個下肢產生舒松感。在做抖下肢時可配合作肢體內、外旋轉的運動。對高大重實者可兩腿分開操作。
手法要領
①抖動時用力要自然,抖動幅度要小,但頻率要快。
一般抖動幅度在3~5厘米;上肢抖法頻率一般在每分鐘200次左右;下肢抖法頻率一般在每分鐘100次左右。
②囑患者一定要放松肢體,配合治療,否則無法進行。
合掌側擊法
以雙掌相合,五指自然微分,用小魚際橈側和小指撓側為著力點去擊打治療部位,稱合掌側擊法。
常作為放松肌肉或結束手法。
手法要領
合掌后以前臂旋轉力為動力,帶動小魚際尺側和小指尺側去擊打治療部位油于五指自然微分,在作擊打法時因指與指間的碰撞,還會發生有節奏的響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