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活動度檢查
1)浮髕試驗
患者仰臥位,患肢伸直放松,醫生一手虎口對著骸骨上緣,手掌壓在骸上囊上,使關節積液集中在骸骨之下,另一手食指以垂直方向擠壓髕骨,并迅速放開。如感覺髕骨浮動或有撞擊股骨髁的感覺,即為陽性,提示膝關節內有積液。
2)髕骨摩擦試驗
患者仰臥,患肢伸直放松,醫生用一手按壓住骸骨,并使其在股骨髁關節面上作上、下及左、右的移動,如有摩擦音或患者感覺疼痛,則為陽性。提示骸骨軟化癥。
3)麥氏(McMurray征)試驗
患者仰臥,醫生一手握住患肢足部,另一手拇指及其余四指分別摸住膝關節內、外側關節間隙,先使膝關節極度屈曲,然后將小腿內收,外旋,并逐漸伸直膝關節,此時內側膝關節疼痛或有彈響,說明內側半月板損傷。反之使小腿外展、內旋,逐漸伸直膝關節,如有外側膝關節疼痛或彈響,說明外側半月板損傷。
4)研磨試驗
此試驗為鑒別側副韌帶損傷與半月板損傷的方法。患者俯臥位,下肢伸直,患膝屈曲90°,可請一助手將大腿固定不使轉動,醫生雙手握住足踝沿小腿縱軸提起小腿,然后再內外旋轉小腿,此時側副韌帶處于緊張狀態,如有損傷,在旋轉時會引起疼痛,提示側副韌帶損傷。另一方法是醫生雙手按壓足部,并內外旋轉小腿,若出現疼痛,提示半月板損傷。
5)側向擠壓試驗
患者仰臥,伸直下肢,醫生一手握住踝關節向外側施加壓力,另一手在膝關節作向內側加壓,使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承受外翻張力,如有疼痛或有側方活動,則為陽性,提示內側副韌帶損傷。如作相反方向施加壓力,使膝關節外側副韌帶承受內翻張力,此時有疼痛或側方活動,提示外側副韌帶損傷。
6)過伸試驗
患者仰臥,膝關節伸直,醫生一手抬起小腿,另一手按壓住膝部,使膝關節出現被動過伸運動,如有疼痛為陽性。可見于半月板前角損傷、股骨髁軟骨損傷或脂肪墊肥厚、損傷等。
7)抽屜試驗
患者仰臥,屈膝90°,足平放于床上,醫生可坐在患者的足部,以穩定其足,雙手握住小腿上端作前拉后推的動作,如小腿上端能向前拉動,說明前交叉韌帶損傷;如小腿上端能向后推動測說明后交叉韌帶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