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限制蛋白質
心律失常患者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特別是合并高血壓和心力衰竭時,更要嚴格控制食物中的蛋白質。
3.限制脂肪
心律失常患者應減少膽固醇攝入,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
4.限制鹽和水
心律失常患者應限制水和鹽的供給,特別是發生水腫的患者,更應嚴格控制,以免過多攝入給自己帶來危險。
5.多食果蔬
心律失常患者應補充足量的富含維生素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維持心肌的營養和脂類代謝。
6.不攝入刺激性飲食
心律失常患者不宜攝入刺激性飲料和食物,如濃茶、酒、咖啡、辣椒、蔥、姜、蒜等。
7.養成用餐好習慣
心律失常患者應少食多餐,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不可暴飲暴食,以免使心臟負擔加重,從而誘發或加重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避免誘發心律失常的因素,伴有嚴重心臟病的患者應盡量避免加重原發病,適宜的居住環境、合理的飲食、規律的作息起居、勞逸結合、精神愉悅、適量運動都有助于病情的改善。
適宜的居住環境對于人體的生存和健康都具有重要的影響,惡劣的居住環境會使心律失常患者感覺不舒適,不能很好地休息,病情也就不容易康復。健康的生活應保持規律的作息,按時休息,按時進食,可以幫助心律失常患者更好的調養身體,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患者應根據病情適當進行活動,勞逸結合,進退有度,在身體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
精神愉悅對身體生理功能會起到積極的調節作用,有利于各種疾病的恢復。特別是對于心律失常患者,精神因素常會影響神經系統對于心臟的調節,情緒緊張、激動、抑郁、悲傷、焦慮、恐懼都可以誘發或加重心律失常。
對于有原發心臟病的心律失常患者,除了需要按時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以外,還需要按時服用治療心臟病的藥物。并且患者應定期復診,調整藥物用量。
結語: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幫助我們去除很多的疾病。所以大家一定要按照上面的方法,將自己平時的一些壞習慣和不好的飲食習慣都改正過來,這樣才能做到及時預防疾病的工作,不要等疾病出現了再去后悔沒有早點做好預防工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