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極拳的學習,常常會看到關于腰胯的理論著述,但是這些文章中往往僅僅對于腰部進行了論述,而忽略了胯部的講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太極拳的學習過程中對于胯部究竟應該如何進行練習,以便大家更好的通過太極拳的進行太極拳的學習。
胯的練法對于練好太極拳有著致關重要的作用。而太極拳胯的練習側重在松胯,腳把地面的反作用力通過膝蓋送到了胯上,松胯便可在剎那間把力量送到腰部。不能松胯將會瞬問斷勁,功虧一簣。會松胯可卸掉對方來力之一部分乃至一大部分,降低了自身的重心,使下盤穩固,為襠走下弧創造了條件,可加大腰部轉動的幅度,使周身協調。其次,松胯是形成混元之力的必要條件。再者,松胯還有利于調整身法、步法得機得勢,使下肢運行變得輕靈。
對于初學太極拳的愛好者來說,欲練松胯就先要明白胯之所在。在生理學上所謂的胯,系指股骨上節,大腿的折疊下陷處。換句話說,我們通常把腰和腿之間的部位叫作胯,胯關節由骶髂關節、髖關節、髖骨與脊柱的韌帶聯合、恥骨聯合、骨盆等部分組成。
練松胯的重點之一是體悟搖臀蕩胯。所謂搖臀,是以臀部一側胯關節為同心,以骨盆為半徑的旋轉運動;蕩胯則指弧線提胯和弧線落胯運動。放 松骶髂關節對加速松腰起到重要作用,行拳時從大腿根部放松,注意操練髖關節的柔韌性和靈活性,如此達到開活兩胯的作用。如果練拳時真的松開胯,尾閭就如一個鐘錘,向左偏時左胯落的同時,右胯蕩起,既而有右胯落時尾閭已經靠過來了,由胯帶動全身直至手指及腳下涌泉。放松腹股溝和會陰穴、松腰斂臀(亦俗稱塌腰)對松胯圓襠亦起到較大作用。
另外,注意放松胯關節,并放松臀部及腰部的肌肉,不能死頂骨盆,夾僵胯部。
松胯起碼要達到兩個目的
一是輕靈,通過胯關節的肌肉韌帶合理收縮舒張,胯關節的各骨關青能靈活轉動,不產生輔助肌肉韌帶做負功的現象。
二是松腰沉穩,通過松胯更好地松腰,以身帶領肢體內外運動,恰到好處地使意氣勁合一,能使身體協調完整,松而不懈,沉而不僵。
對修煉太極拳內功而言,以胯襠為主宰的行拳練功,使之以身領手,引動腹內的太極輪轉,支配了很自然的逆腹式呼吸,一系列的上下相隨、內外相合、連綿不斷,皆由此而成。陰陽、虛實以及丹田 呼吸全賴胯襠之運轉,在外是拳架、揉手(亦俗稱推手)的練習,在內則是丹出的運轉,后練就心意合一,由丹出統帥整個身體的運動。勁力的基礎在腳下,其動能的來源是腰胯。胯根是軸心,帶動各關 節進行運動。襠勁轉圈由外達內,由內達外,渾然一體。
胯部的練習對于太極拳內功的掌握也是十分重要的。通過胯部的運動,能夠使得全身的運動合乎太極拳的要領與原則,從而幫助我們自然的進行逆腹式呼吸,進而達到渾然一體的狀態。這種狀態的表現在外是拳架的練習,在內則是對于內功的演練??偠灾?,我們需要充分的重視胯部的練習。
太極拳的很多要領都不是很難理解的,但是到了實際的練習過程中就會變得有難度,對于胯部的練習同樣符合了這一情況。松胯是胯部練習的終階段,但是真正的想要達到這個階段,卻需要我們按部就班的進行學習與練習,下面就具體的介紹下各個階段吧。
一、縮胯
縮胯是由前腳至后腳的髖骨和肌肉韌帶向后向內收縮,與腰腿合胯為一,而不是屈胯凸臀??s胯在從以守為攻(前半部分為防守,后半部分為進攻)的動作中運用較多。一般情況下前半部分做縮胯動作 ,既能形成身整退化,又能使下盤穩如泰山,并為后半部分進攻發勁提供足夠的動力距縮胯用于攬雀尾的按勢后推、如封似閉、倒攆猴、海底針,或是其它弓步轉為半馬步的動作。
二、落胯
落胯是指在放松腹股溝的狀態下,髖骨和肌肉韌帶向下落。落胯時前腳宜內扣一些,在胯關節松開時腹部下沉??枰韵轮w松沉至涌泉穴,胯以上肢體向上領勁(即虛靈頂勁)。要落胯沉穩與腳蹬腰發 協調順達,才能形成足夠大的反彈力,在穩固的下盤支撐下將勁道作用于目標上,產生預期的發放效果。落胯應足放松境界的層次,而非表面姿勢的技巧。因為,技巧無論多高,擺出的落胯一旦受到外力 ,仍習慣本能去頂。然而,進入松透的落胯,外力進來不是被吞人身體,就抑或是被輕松化掉。太極拳名師林文濤先生在教學中常說:“接勁就是落胯,落胯要敏捷。”落胯用于攬雀尾、栽捶、指襠捶等 動作。
三、坐胯
坐胯是指在落胯的基礎上,臀冉加點下墜的意識。下墜的時候注意胯仍持著落,不能挺出去。坐胯時立身中正,臀部肌肉和胯骨自然下垂。膝蓋要朝著腳尖的方向微微頂一點兒,實腳尖有回扣之意。要體悟下肢在放松狀態下的對拉,要領做對了,腳尖、小腿肚、腿弓、胯根都會有沉脹的感覺。太極拳名家陳微明先生教授太極推手時指出:“化勁首以松腰坐胯,以腰松沉之轉動為主。”坐胯用于攬雀尾、摟膝拗步掌等動作。
四、塌胯
塌胯與頂頭同是太極拳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規則,從作用上說,它與沉勁、化勁、發勁等關系密切。太極拳名師在《太極拳拳理傳真》一書中談到塌胯時說:“太極拳多用弓箭步,初練塌 胯,后腿髖關節必然緊張,很不自然,這正是不松的緣故。”弓箭步的后腳,膝關節應力微曲,但彎曲過多,髖關節就達不到鍛煉的目的。但膝關節僵直也不對。粗看后腳似直非直,其實胯根撐開而松沉,后腳似弓膝微曲。松腰塌胯,在求髖關節的靈活,特別是在立身中正身體下的靈活。小腹是一身重心所在,所謂氣沉丹田、松腰塌胯、開襠、沉氣等等說法,都不過是在強調降低重心而又靈活安穩。在髖關節靈活之后,再加以腰部的旋轉自如,才可能化解對方的來力,安穩不敗。一般化勁功夫不好的人,大多是沒有經過嚴格的塌胯訓練,髖關節未能松柔靈活的結果。運用弓步時先落胯,后塌胯。塌胯時腰背部和臀部肌肉放松,胯骨自然下垂,胯骨與腳底涌泉穴形成彈弓勢。太極拳名家說:“發勁時松腰塌胯,對方就跌出去了。”塌胯用于攬雀尾的按勢前推、摟膝拗步掌、撇身捶等動作。
五、開胯
它不是指廣義的開胯,而是狹義的開胯,是指左右兩胯的對拉松開,膝蓋外展??璧膶砷_是以意氣帶動形體,是胯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內藏勻勁的繃松,不是松懈式機械的拉開。開胯后,其勢產生一種既沉穩又靈活的彈力,與意念一起形成整體勁。開胯發勁時應是瞬間爆發的,不宜延時僵滯。開胯用于單鞭掌、扇通臂等動作。
六、合胯
合胯是指組成胯關節的各部分向命門穴至會陰穴之間聚合,與腰和腿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做好合胯能使身勢整體穩固,若與意氣勁合理配合,必然使根基如泰岳之穩同。合胯是從外向里合,不是胯關 節自身的緊縮和僵死。合胯發勁時應是瞬間爆發的,不宜延時僵滯;合胯化勁時則相機慢些,合至對方來勁化凈即可。合胯用于打虎式、彎弓射虎等動作。
胯部的練習不僅僅需要我們認真的進行理論的學習與研究,更重要的是要不斷的進行相關的練習。太極拳的拳架是學習太極拳的基礎,從太極拳的拳架套路練習中,我們能夠更好的對太極拳的各個要領加以體悟,因而決不能忽視對于拳架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