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步法一直是很重要的部分,學會步法對于你掌握拳架,領會太極拳精神都很有幫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太極拳步法中的貓步能夠如何練習,在練習中又應該避免哪些誤區,然后結合108式傳統楊式太極拳教程更好的掌握吧。
貓步的走法
1、全身松靜。這很關鍵,身不松則心不靜, 心不靜就不易察覺自己。
2、全身重量移于左腿,準備出右步。移動的過程要慢,體會身體右側漸虛左側漸實。
3、提右腿。體會右側大腿、小腿 肌肉放松,膝蓋有上提之意,右胯松開。仿佛膝蓋有繩向上牽引。體會左側實腳肌肉放松,關節放松,雖是實腳,卻是不用一點力,全身重量落于左腳,調整尾閭, 可感覺左腳心虛空,重量可卸掉,左腳仍可有輕靈感。
4、左腿微彎,腰胯松開舒展開,尾閭向前向上微托,將右腿送出。
5、落步。右腿要松 開,右腳幾乎平行于地面,在腳將觸未觸地前,腳尖輕挑,腳跟輕落地,隨后全腳掌踏實。落步瞬間腹部容易緊張,一般是因為腿勁不足。此時重心由左腿隨落步而 向右側略移,以前進后退都不覺得滯重為宜。
6、重心向右腿移動。右腿完全松開,松到象別人的腿一樣,重心的移動全靠后腿推動。尾閭微向上向前托。移動至小腿垂直于地面或小腿 與腳背成鈍角。有支撐八面之感。
7、收步。右腿為實腿,收左腿,左腿膝蓋似有繩牽。松后胯,左腿輕盈收回。
對于初學太極拳者,走貓步為 主,拳架為輔。貓步走好了,再練拳架事半功倍。
走貓步分三階段
1、開始練習時,重要的就是認識自己的身體情況究竟是什么樣的,慢慢的對腿部有個清晰地認識。在練習貓步的初始階段可以不用注意那么多要點,只要盡量邁大步就可以了。在邁大步的過程中,你能夠清晰的了解自己的腿部肌肉情況,也能夠掌握如何放松腿部。
2、幾個月后,對自己的腿有了些認識后,可以邁小步來體會胯,及邁步過程中放松胯。
具體操作
邁步半個腳長及一個腳長即可,邁出腿落步時狀如稍息,完全虛無,重心在支撐腿,而后聽著自己的胯和腿部肌肉的細微變化,將重心慢慢移至邁出 腿。如果勁為十分,落步時前腿為0,后腿為10,重心遷移,后腿送幾分,前腿接幾分。前腿一直保持松的狀態,即使前腿成弓步。
重心向下一沉即可將 前虛變成前實,收后腿。此時后腿如同廢掉一樣虛設,拖帶著收回來體會后胯放松。前腿盡量松開,即使是實腿。
多長時間走一步?一分鐘左右或更長,仔細體會每塊肌肉、關節的細微變化,剛開始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等對自己很熟悉了,自然時間用的就少了。
事實上,在實際的練習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練小步其實比之前的訓練更加容易讓人疲憊。邁小步的話,你的身體會更加的放松,這就會導致你的身體變得十分沉重,從而影響到你邁步時的感受,也終導致了你的疲憊度比起邁大步更高。
3、能體會到胯及腿上的肌肉細微變化后,可以再邁大步。此時要保持胯的水平,脊柱的不偏不倚,及體會尾閭在 邁步收步時的作用。
尾閭托丹田,就如屁股下有個隨時可以落座的凳子,而你一直處在將坐未坐之時。
4、練拳也好、走貓步也好,只有能做到反 觀內聽,才能很好的審視自己,不然與做操無異。
走貓步常見問題
1、提步或落步時單腳支撐時容易站不穩
上身不松,重心偏高。松開心腹,自然就站得穩。
2、練習一段時間后,膝蓋開始噼啪作響
不但走貓步時會響,有些人平日走路或運動也會響,但 沒有痛感,這是正常的。響聲多的人一般膝蓋比較緊,有些人以前蹲不下或蹲下時腳后跟會翹起,此后腿部的柔韌大都會有不同程度改善。
3、平時不容易出汗,甚至夏天或跑步都不出汗,而貓步走不上十幾步就會出汗發熱
練貓步時,只注重下盤,上半身因為被忽視而容易放松,因松而氣學流通阻礙少。堅持鍛煉 2、3個月,每日十五分鐘,原先身體虛弱的人也會有改善。
4、練貓步前,平時也鍛煉,可怎么走幾步腿就發酸發軟
練習貓步所鍛煉的是你平時鍛煉不到的部位,因而即便平時經常鍛煉,在練習貓步時也會感覺到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對于腿部要求不是那么嚴格,而走貓步時,需要你的身體完全的放松下來,這樣就增強了腿部的負擔。在練習貓步時覺得累是正常的,如果不累,那么你的放松工作恐怕沒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