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以前的皇上都吃什么?您知道宮廷里的御膳又是什么樣子的呢?不知道沒關系,今天呢,三九小編就為您介紹一下有關宮廷營養食譜哦,感興趣的朋友們還等什么呢,趕快來一起圍觀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宮廷營養食譜
溥儀與荷葉粥
所需要的荷葉含有荷葉甙、荷葉堿、桷皮素等營養物質,所以有可以消暑解熱,還可以止渴生津一擊調理脾胃等功效哦。
清末時,廣東順德的“荷葉粥”傳至北京后,被京官稱為“神仙粥”,極受青睞。流風所及,連末代皇帝溥儀也愛吃荷葉粥消暑。
制法
摘取一兩塊鮮荷葉,洗凈,扣在即將熬好的明火白粥(或去濕粥)粥面上作蓋,再熬一會兒,把荷葉粥舀起擱涼或冷藏后食用,暑氣頓消。
或者將鮮荷葉清洗干凈后將其放在鍋中煎湯取汁,然后再加入粳米2兩一起煮粥,再加一點白糖,調勻后就可以吃了。
用法
可作夏季涼解暑飲料,或作點心供早晚餐、溫熱食。
功效
防暑,利尿,降壓。
御膳——乾隆與紅薯
紅薯,又稱甘薯、番薯、山芋。山東人稱其為地瓜,四川人稱其為紅苕,北京人稱其為白薯,福建人稱其為紅薯。它的故鄉是南美洲,16世紀末傳入我國。
相傳據說,清朝的乾隆皇帝在晚年時曾經患有“老年性便秘”,各個地方的太醫們想盡一切辦法給他治療,但是就是治不好。
后有人獻上烤紅薯,從此,乾隆很喜愛,天天都吃。不久,他的便秘反而不藥而愈了。
本期嘉賓介紹
張京春,女,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導師,全國第三批老中醫陳可冀院士師承人員及學術經驗傳承博士后,獲全國優秀繼承人稱號。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科主任醫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兼職副秘書長。曾獲北京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擅長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高血壓、早搏、房顫、冠心病心絞痛心梗、支架及搭橋等術后調理、高脂血癥、心力衰竭、緩慢性心律失常及頭暈和胸痛癥,同時運用清代宮廷方藥調理亞健康、更年期等伴發心血管癥狀等。多次在全國進行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普講座,近期在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欄目錄制中西醫結合防治心血管病的專題節目。
第一負責人主持在研或完成高血壓、冠心病、清宮醫案方藥、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及臨證經驗研究等國家“十五”、“十一五”科技計劃、國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級課題七項,傳承岳美中、陳可冀兩個全國名中醫并為其北京市室站的負責人。先后發表學術論文六十余篇,主編名醫經驗《陳可冀學術思想及醫案實錄》及清宮醫案專著《清宮醫案精選》兩部。 第一負責人獲得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及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健行”中醫藥傳承創新二等獎各一項,作為主要負責人獲得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中國中醫科學院科學技術二等獎各一項。 并曾先后到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同仁醫院心臟介入中心進修心內科及心血管介入治療。《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中國老年學雜志》《中西醫結合研究》編委。
制法
紅薯生食脆甜,熟食甘軟。它既可作主食,又可當蔬菜。蒸、煮、煎、炸皆可。如四川的紅苕泥、陜西的醋熘紅苕絲、福建的“荔香薯片”、湖北的“桂花紅薯餅”等,皆為聞名遐邇的地方風味。
用法
食法多樣,每日1-2次,每次適量。
功效
紅薯營養豐富,可生津止渴、補中、和血、暖胃、肥五臟。能治痢疾、瀉泄、酒積、濕熱、黃疸、遺精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紅薯能“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陽”。
清宮涼飲酸梅湯
酸梅湯古來即為上好的夏日飲品。清代經御膳房改進成為宮廷御用飲品,所謂“士貢梅煎”即是。
因其功效大,被譽為“清宮異寶御制烏梅湯”,后來傳入民間,清代郝懿行的《都門竹枝詞》繪出了一幅市井消夏圖,道出了當年百姓消夏湯飲的主品種。
制法
選用優質烏梅、冰糖、桂花、海棠,經過定溫,定時浸漬,過濾、加熱,適當的放入桂花、冰糖等輔料。
酸梅湯要求色澤金黃,幽香四溢,清涼爽口,飲后掛碗(碗內附著一層湯汁)。制成酸梅湯后,再經濃縮加工成酸梅鹵,達到色澤黑紅透明、花香濃郁、酸甜可口的要求。
用法
夏季飲用,每次適量
功效
除熱送涼,生津止渴,消食合中,行氣散瘀,安心前,祛痰止咳,辟疫。常飲能保健強身,是炎熱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