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位置:腳大趾與第二趾之間。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沖穴,有酸脹感為宜,1分鐘后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沖穴1分鐘。
功效:具有明顯疏肝止痛的作用。不僅可以治療痛經,還可以治療多種婦科疾病。
自我按摩對痛經的治療,一般多主張在經前5~7天開始治療,月經來潮后停止,待下次月經來潮前再施手法治療。
按摩的目的是引血下行,因此治療須在經前當下腹部、腰骶部出現疼痛時操作。如手法得當,可使經期提前1~2天,隨著經血排出,疼痛也會隨之消失或減輕。
痛經的原因
痛經是指婦女在經/期及其前后,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隨月經周期而發,嚴重者可伴惡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給工作及生活帶來影響。據有關調查表明,痛經的發病率為33.19%。
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種,兩種痛經的原因不同。
原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是指從有月/經開始就發生的腹痛,原發性痛經的原因為子/宮/口狹小、子/宮發育不良或經/血中帶有大片的子/宮/內膜,后一種情況叫做膜樣痛經。有時經/血中含有血塊,也能引起小肚子痛。
繼發性痛經
繼發性痛經則是指行經數年或十幾年才出現的經/期腹痛。繼發性痛經的原因,多數是疾病造成的,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盆/腔炎、盆/腔充/血等。近年來發現,子/宮/內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時,也能引起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