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了,天氣比較寒冷,很多老人會選擇登山來鍛煉身體,但是老年人登山要量力而行,并不是特別適合老年人的運動!登山對老人腿腳危害非常的大,下面專家葛鳳麟在健康大財富中要跟我們好好說說登山對腿腳的危害,同時還會說說登山的注意事項!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登山對腿腳的危害
很多老年人喜歡爬山,但爬山并非有百益無一害,因爬山帶來的傷病,甚至猝死的事件時有發生。所以,爬山者應該量力而行,快慢有度,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爬山以下肢運動為主,極度勞累時爬山者的肢體很容易受損
爬山時膝關節受傷為多見,這是由于爬山主要使用膝關節和膝關節的解剖特點所決定的。膝關節在堅固的韌帶和半月板的限制下,只能前伸后屈。膝關節周圍的肌肉不多,血管稀疏,結構較復雜。當膝關節彎曲時,兩側韌帶松弛、關節不穩,稍有不慎即可出現拉傷、扭傷、勞損傷等。爬山者踝關節損傷也較常見。踝關節平面不大,卻擔負著全身的重量,使用過多易受損。爬山時道路不平、路滑、下坡等原因,可引起足底內翻而崴傷腳踝。此外,如爬山過久、過累或用力不當等,還會導致腓腸肌等肌肉勞損傷。
爬山者經常發生的韌帶、筋膜、肌肉、腱鞘等部位的損傷,在醫學上稱為軟組織傷。主要病理表現為微細纖維撕裂,可有局部腫痛。一旦發生軟組織損傷,應停止活動。數日后,可輔以適當的功能鍛煉,直到痊愈后再爬山。老年人爬山好處多多,但一定要量力而行。老年人的組織、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和衰退,其中血管老化的特點是血管壁硬化、彈性下降、脆性增加。高強度的運動和高熱量的消耗,需要心跳加快、射血增多以補充必需的營養和氧氣。當心血管負荷過重時,氧氣就會供不應求;當血管內壓加大時,老化的血管就有破裂的可能。所以老年人爬山切不可攀比、逞能和蠻干。
突然劇烈運動,會在短期內影響人的免疫功能。因為強體力活動可以使機體的應激反應增強,產生大量的皮質酮。經常鍛煉者,體內的皮質酮受體已產生適應性,單核細胞對皮質酮的敏感性有所改變,大量的皮質酮能夠促使單核細胞釋放更多的細胞素。而缺乏鍛煉者,突然增多的皮質酮可抑制單核細胞釋放細胞素。而細胞素是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的介質,突然且劇烈的體力消耗會使缺乏鍛煉者免疫功能一時降低。所以爬山高度和速度的選擇一定要循序漸進。
爬山時人會汗流浹背,呼吸急促,可導致體內大量水分丟失,需要及時補充。但喝水好多次少飲,一次進水太多會增加心血管負擔。
下山時,注意力要集中,不可東張西望,玩鬧嬉笑。肢體的損傷,大都緣于思想不集中。 爬山經常會有競爭。而競爭性的爬山容易誤導中老年人,背離健身和娛樂的目的。實際上,中老年人爬山時應跟著自己的感覺走,累了停下來喘口氣,渴了喝口水,快慢有度,持之以恒。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修身養性,祛病健身的目的。
本期嘉賓介紹
葛鳳麟
男,中醫骨傷科主任,“葛氏捏筋拍打正骨按摩療法”主要繼承代表人,中醫傳統醫學手法研究會會員,新加坡同濟醫藥學院客座講師。多年來為廣大患者、外國友人、中央領導、各界名流治病保健,享譽海內外。擅長中醫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頸椎病、肩周炎及各種軟組織扭挫傷。
登山注意事項
老年人要量力而行。老年人體內各個器官功能都在衰退,而爬山是一項耗氧量很大的運動。準備爬山的老人,一定要先進行一些強度不大的運動,以便有個適應過程。爬山中,求勝心不要太強,一旦覺得身體不舒服,應馬上停止運動。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要有人陪同。這類患者必須在醫生指導下確定運動量。即使可以登山,也要在家人、朋友的陪同下進行,注意隨身攜帶藥物。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低血糖。醫生指出,登山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體重和降血糖,但是也要特別小心預防低血糖。這類患者在爬山前應少吃一些食物或在飯后一小時開始爬山。此外,糖尿病患者一旦傷口破潰很容易感染,因此登山必須穿好鞋襪,而且襪子不能太薄;要選擇好走的路,防止摩擦磕碰,回家后也要記得在洗浴時仔細檢查自己身上有沒有細小傷口,如果有要及時消毒處理,老是不愈合的傷口更要及時就醫。
骨關節病患者好別登山。以上山為例,人的膝蓋經常保持半屈狀態運動,上山又很費力,這樣對于膝蓋關節的磨損很大。經常有老人登山后膝蓋就疼,其實往往就是由于磨損造成的。但許多老人卻認為是沒有活動開而造成的,于是更加拼命活動,結果磨損越來越厲害。這類人可以選擇慢走來健身。
要指出的是,很多人都喜歡早上去爬山,其實早上并不是適合爬山的時間。這是因為,早晨空氣中水分大,污染物都彌散在水氣中,人呼吸后對健康不利。而經過一夜的休息,身體各方面的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這時登山,鍛煉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如果一定要選擇早上,好在太陽出來后去爬山,但登山的好時間還是下午三四點鐘。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寧夏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