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一生都處在健康“雷區”的邊緣,飲食不當、睡眠不當、心理壓力大稍有不慎我們的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威脅。今天小編就帶你了解一下威脅男女健康的七個“雷區”你踩到了嗎?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0~20歲:男性要防生殖疾病,女性要防痛經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男科主任郭軍認為,青春期是男性睪丸生長發育的關鍵期,隱睪、睪丸扭轉等發病率較高。家長應關注男孩的生殖健康,盡量不給他們穿緊身牛仔褲,督促孩子運動。
國外一項調查顯示,痛經在青少年女性中的患病率為67.2%。北京朝陽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王素美說,青春期女孩面臨升學等多方面精神壓力,容易誘發原發性痛經,需要在母親幫助下關注生理期的護理。經期避免用冷水洗頭,少吃西瓜、雪糕等生冷食物,以免因受寒引起子宮收縮,導致痛經。還要注意休息,不做劇烈運動。
20~30歲:男性要護前列腺,女性要防偏頭痛
中華醫學會統計發現,30歲左右男性,前列腺疾病發病率為30%。久坐、不愛運動、作息不規律等與之相關。郭軍說,常見的前列腺炎等只是男人的“小感冒”,可早防早治。他建議,多喝水、多排尿,能減輕高濃度尿液對前列腺的刺激。性生活規律、洗溫水澡、勞逸結合、減少心理壓力等有利前列腺健康。
據統計,我國有1000~2599萬人患偏頭痛,發病率是9.3%,多發年齡為25~35歲。美國衛生和公眾服務部的數據也顯示,約75%的偏頭痛患者為女性, 年齡大多在20~45歲,半數左右發生在月經前后,可能與月經期、妊娠期、更年期的激素水平波動有關。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王玉平建議,女性應盡量避免緊張、煩躁等不良情緒,防止過分勞累;飲食要清淡,按時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30~40歲:男性要防消化疾病,女性要護子宮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消化病研究所教授劉思德認為,三四十歲的男性消化疾病高發,以慢性肝病(如酒精肝、脂肪肝等)、胃病(如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炎癥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等)為常見。共同誘因是不良的生活習慣,這個年齡段的男性要注意規律飲食,減少不必要的應酬。
據統計,我國育齡女性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病率為10%~15%,25~45歲高發。王素美解釋,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子宮內膜“安錯了家”,常伴隨各種月經失調癥狀,如經期延長、經血過多等。建議女性每周進行3次瑜伽訓練或1次中等強度的全身活動;經期不過性生活,減少經血逆流的幾率;避免重體力勞動。另外,需要提醒職場女性,21~29歲是生育黃金期,錯過這個時期可能會增加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