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采勁。采勁是合勁,內氣為“吸”氣法。
采勁是合勁,是順其來力突然間使出的彈抖勁。采勁的手法是順纏收勁,內勁的運行是意念從指至掌達肘后收胸前到軸身。此勁技擊時符合太極拳“合為發(fā)”之理,對方跌出方向是彼的左右前方。此乃以形導內,隨敵擰裹。
六、捌勁。捌勁是出勁,內氣為“呼”氣法。
捌勁“是外旋手,是逆旋之法,力在驚彈走螺旋”。“挒,折斷也。扭轉轉移化解之力攻其身”。“捌與采捋手法配合不同接手合力立即變分力”,“以轉移其力還制其身謂之挒”。
挒勁為驚乍勁,此勁放力干脆,威脅極大。其勁為順纏出勁,手法以掌心由內向外翻纏轉,內勁的運行路線是從軸身胸前通肩過肘至腕指。捌勁可使對方跌向自己身后,此乃意動形隨、轉臂旋骨。
七、肘勁。肘勁是收勁,內氣為“吸”氣法。
拳家講:“以肘擊人為肘勁。”“肘法是截攔對方勁路而發(fā)的。”
肘勁為合勁,手法為逆纏收勁,內勁的運行路線是意念引勁從指梢達肘發(fā)力后回脊背至軸身合成一體,此乃圈隱于內,以形導氣,氣催肘動,收腕發(fā)肘。
八、靠勁。靠勁是出勁,內氣為“呼”氣法。
各家注解靠勁日:“用肩背等部抖彈撞擊進攻。”“以近身外側擊人為靠。”“靠均于步法進到對方腿部內或外方接近時即行發(fā)勁。”“肘出方圓圈,用身軀的擁勁掤出稱靠勁。”
靠勁為開勁,內勁運行路線是意念從軸身運肩及軸身各部轉動擊人??縿艅又廖?,發(fā)之至驟,功夫純熟后可達到全身都是拳,一觸即發(fā)、處處靠擊于人。此乃謂勁由內換,背開胸含。
一、左右呼應。左側發(fā)勁右側相助或右側發(fā)勁左側相助,欲左先右,欲右先左。如左側出勁發(fā)力,而實質則是右先動收勁,如左側回勁收引而右側則應出動發(fā)力,拳勢的身法、手法、腿法應在旋轉伸縮中作對稱性的配合,要動俱動,兩者配合一體形成合力。此種左右旋轉發(fā)力既能加大發(fā)打力度,同時又能避免自身前傾后仰、東歪西斜之病,保持自然穩(wěn)定。
二、上下相依。有上必有下,擊上打下,高擎低取。練拳中不單純是上肢搠捋擠按采挒肘靠等勁法的運用,下肢同樣有踢蹬捭掃跺套襯等勁法的運用,二者上下相隨,自然形成一個整體,使每招每式、一舉一動的轉關折疊都有上下進退的配合,只有這樣方能渾圓有力、內勁充足,可避免漂浮虛弱現象。
三、前后相照,有前必有后。前與后息息相關,前發(fā)后塌,前后運動是通過隱與顯的形式表現出來的。隱在后,顯在前,發(fā)則顯,助則隱。前發(fā)后助是意念和肢體共同進行的,重心不偏不倚,這樣長期放收練習便能自然連成一體,陳式太極拳功夫高深后可陰陽相生、忽隱忽現,發(fā)人而令人不知。
結語:如果各位拳友能打好陳式太極拳,那么對于健康是特別有好處的,心隨意動,拳隨心發(fā)。我們不該只是把太極拳當做一個興趣,而是要當成一個事業(yè),來成就它。小編希望每一個拳友,都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