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是可怕的疾病,癌癥每年都要帶走地球上許多生命,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健康科學的生活對預防癌癥是有多么重要,接下來就聽聽癌癥專家告訴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預防癌癥的7調重要建議。
1、初篩和確診相結合:這是國內經常采用的方法,如上消化道潛血陽性或強陽性者,接著用導光纖維食管鏡或胃鏡檢查,如有懷疑處,即采取活體組織用病理學切片檢查。又如用痰中檢查癌細胞的方法初篩肺癌,常同時應用X光攝片檢查,必要時用支氣管鏡檢查和CT。還有用陰道細胞學普查宮頸癌,必要時采取活檢送病理檢查。這種初篩加精查相結合的方法,提高了癌癥的檢出率和確診率。
2、以醫院為中心擴大預防工作:上海某醫院對60歲以上近3000人固定每年體格檢查,對可疑對象進行隨訪,癌癥的早期發現率高達48.24%。某醫院設立胃腸專科門診后,對有胃部癥狀的病人,放寬胃鏡檢查的適應征,發現早期胃癌的比例從1.6%提高到10.6%。
3、初篩普查還會發現癌前病變:例如初篩宮頸癌時,會發現嚴重的宮頸上皮不典型增生;初篩食管癌時,會發現食管上皮細胞不典型增生;癌前病變還有支氣管上皮重度增生、大腸腺瘤樣息肉、萎縮性胃炎、某些良性腫瘤等。對癌前病變的治療可減少癌癥的發生率。
4、考慮耗費與效益問題:在高危人群中或在癌癥高發區進行癌癥的初篩普查,相對說來耗費較少,效益較高。例如40歲以上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及有慢性肝炎史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上海市在這一特定人群中進行普查肝癌,肝癌的檢出率為501/10萬人口,較在自然人群中檢出率高34.5倍。又如宮頸癌的篩查專家建議,將篩查年齡限制在35-65歲,這樣可減少20-34歲年齡段近一億人的工作量。
5、定期健康檢查是早期發現的重要途徑:肝癌研究所近年來收治的早期肝癌病人,其中由各種形式的健康檢查發現的已占52%。據報道連續10年對2000名60歲以上的老人定期作體格檢查,發現惡性腫瘤52例,體檢中發現可疑,經隨診又發現惡性腫瘤36例,共計88例,其中71例作了手術治療,總的術后5年生存率達72.2%。健康檢查能早期發現癌癥病人,經過合理治療能顯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