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皮膚瘙癢是一件非常難受的癥狀,特別是哪些怕癢的人,那么你知道皮膚瘙癢的原因嗎,應該如何來治療皮膚瘙癢呢?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專家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楊淑霞,講皮膚瘙癢。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皮膚瘙癢的原因:
原因一:膽酸濃度過高
膽酸在血中的濃度增高時,會沉積于皮膚,導致嚴重的皮膚瘙癢。因此,當皮膚發癢又發黃時,應到醫院檢查一下肝和膽,看是否患有膽結石。血中鈣、磷過高 血中的鈣、磷濃度過高也會出現皮膚發癢。如果此時皮膚較干燥,并同時伴尿頻、尿急、腰痛,甚至小便如水樣,或尿少等情況,就要想到腎臟病的可能。慢性腎炎患者進入尿毒癥期,因血液中尿毒素及蛋白衍生物增高,常引起全身性皮膚瘙癢。
原因二:內分泌紊亂
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病人,由于皮膚的血液循環加快,皮膚溫度增高,導致皮膚發癢,尤以睡覺后瘙癢更劇;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增高,身體防御病菌的能力降低,易受細菌和真菌感染,也會導致皮膚瘙癢。
原因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神經衰弱、大腦動脈硬化的病人,常發生陣發性瘙癢;腦瘤患者當病變浸潤到腦室底部時,也常引起劇烈而持久的瘙癢,且這種瘙癢僅限于鼻孔部位。
皮膚瘙癢的癥狀:
癥狀一:局部或全身瘙癢
全身性原發者,初僅局限于一處,逐漸擴展至身體大部或全身。局限性者,發生于身體的某一部位,以肛門、陰囊及女陰等處多見。
癥狀二:抓痕
無原發性皮炎,由于搔抓可引起皮膚上出現抓痕、丘疹、血痂、色素沉著、濕疹樣變及苔蘚樣變。
癥狀三:蟲爬及蟻行等感覺
陣發性劇烈瘙癢,瘙癢發作常有定時的特點。此外,尚有燒灼、蟲爬及蟻行等感覺。
癥狀四:情緒沖動
感情沖動、環境溫度變化及衣服摩擦等刺激,都可引起瘙癢發作或加重。
皮膚瘙癢怎么辦:
方法一:去除病因
首先應去除病因,如因風寒或暑熱而致者,應調適寒溫,避免暑熱及寒冷刺激;如對食物誘發者,當忌油膩酒酪、魚蝦海味等。
方法二:避免過度瘙癢
瘙癢處應避免過度搔抓、摩擦、熱水洗燙等方式止癢,不用堿性強的肥皂洗浴。內衣應柔軟松寬,以棉織品為好。避免羽絨、尼龍及毛織品衣服貼身穿戴。
方法三:保持局部清潔
陰癢患者,應保持局部清潔衛生,切忌搔抓不潔。不濫用強刺激的外涂藥物。同時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防患于未然。平時情緒逸怡,忌憂思惱怒,精神力求欣快。
方法四:正確用藥
治療皮膚瘙癢常用西藥抗組胺藥、鈣劑及激素等。由于這些藥物禁忌多,常引起嗜睡、乏力及其他副反應,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慢性病人很難堅持治療。膚癢顆粒具有用藥安全可靠、副反應少等優點,糖尿病合并皮膚瘙癢患者也適用。膚癢顆粒對濕盛型皮膚病療效顯著,急性蕁麻疹、急性濕疹可加用賽庚啶或其他抗組胺藥。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寧夏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楊淑霞
女,副主任醫師,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生階段主要研究方向為《毛發生長周期及其調節因素的研究》。
在長期的皮膚病、性病醫療實踐中對各種皮膚病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是毛發疾病、皮膚外科(良惡性腫瘤的切除與修復、毛發移植、腋臭根治、表皮移植治療白癜風等)、甲病、結締組織病等。
如何預防皮膚瘙癢
方法一:科學洗澡
中老年人的皮膚因為生理性退化的緣故,皮膚表面缺乏足夠的皮脂保護,皮膚干燥缺水,過勤洗澡會帶走原本就不多的皮脂保護層,使皮膚愈顯干燥,如果洗澡水過熱、用堿性大的肥皂或用力搓澡,無疑會加重皮膚干燥瘙癢的狀態。因此,冬季老年人應當減少洗澡的次數,每周一次足矣,水溫不要太高,洗浴時間也不要過長。洗澡時盡量少用浴液和香皂。香皂等在身體上停留的時間不要過長,并要及時沖洗干凈。洗澡后可以涂抹一些能防止水分蒸發的膏霜,用以鎖住皮膚水分。
方法二:增強潤膚
除了浴后必要的潤膚外,平時應根據自己皮膚干燥的程度,每天在容易瘙癢的部位涂抹1~2次含止癢成分的潤膚劑以保持皮膚的滋潤度。沐浴后及平時常涂抹乳液或乳霜,補充皮膚的油脂。擦乳液或乳霜保養皮膚好在浴室中擦干身體三分鐘內即擦乳液。
方法三:別暖保濕
老人冬季著衣冷暖要適度,既不能涼著了,也不宜熱得冒汗。穿著過于厚重會導致體內汗液蒸發過多而使皮膚含水量減少,而皮膚的干燥又會加重瘙癢的發生,室內暖氣或空調溫度過高也會帶來同樣的問題。一般來說,室內溫度以24℃~25℃為宜。同時,為了避免室內空氣干燥而引起的皮膚水分的蒸發,應當設法提高室內濕度,在室內放置幾盆水,可以起到一定的加濕作用。
方法四:小心穿著
穿著上內衣好選擇天然織物,如純棉、蠶絲、棉麻、棉絲、絲麻等制品,減少對皮膚的刺激。新買回來的內衣,特別是經過防縮處理的內衣,一定要先洗滌以后再穿,從而避免可能殘存的有害物質對皮膚的傷害,出現瘙癢等癥狀。冬季的內衣褲洗凈后盡量在太陽下曝曬,不要陰干。
方法五:注意飲食
平時更要注意多喝水以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增加皮膚的水分供給。注意營養均衡,飲食要清淡,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新鮮蔬果及牛奶豆漿之類的水分、維生素豐富的食物,也可常吃芝麻油、黃豆、花生等食物。少飲濃茶和咖啡,少吃牛羊肉、蔥蒜等辛辣食物和海鮮。
方法六:內在調理
要注意休息及適當的心理壓力調節。心理因素也會影響到人對刺激的敏感度,更容易產生癢感,特別是可能使患瘙癢性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的人癥狀加重。同時,瘙癢難忍時可外用烊速消,不要用手抓搔。過度抓搔會使皮膚苔蘚化。也不要用熱水燙,因為毛細血管擴張會加劇皮膚干燥的程度,使瘙癢更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