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健康殺手可能是不少人在生活中都見到過的:中風!如果我們能夠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和飲食,做好平日的預防工作,相信中風的風險會大大的減少,下面我們就有請主任醫師范吉平教授為我們做詳細講解!
下面是本期視頻的內容簡介:
臨床表現中風的前兆
許多人不了解中風的種種先兆,即使這些中風先兆出現了,他們全不以為然或者無所覺察,從預防中風發生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大量臨床經驗證明只有少數病人在中風之前沒有任何征兆,絕大多病人都有以腦部瞬間缺血的表現而發出的各種信號。
1、頭暈。中老年人中風前兆,會反復出現瞬間眩暈,突然自覺頭暈目眩,視物旋轉,幾秒鐘后便恢復常態,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是中風的先兆,應及早診治,防止中風發生。
2、肢體麻木。中老年人出現肢體麻木的異常感覺,除頸椎病、糖尿病外,如伴有頭痛、眩暈、頭重腳輕、舌頭發脹等癥狀,或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腦動脈硬化等疾病史時,應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風發生,突然發病或單側肢體乏力,站立不穩,很快緩解后又發作要當心。
3、眼睛突然發黑。單眼突然發黑,看不見東西,幾秒鐘或幾十秒鐘后便完全恢復正常,醫學上稱單眼一次性黑朦,這是中老年人中風先兆常見的癥狀,是因為腦缺血引起視網膜缺血所致。中風的又一信號是反復發作、眩暈欲吐、視野縮小或復視。
4、原因不明的跌跤。由于腦血管硬化,引起腦缺血,運動神經失靈,可產生共濟失調與平衡障礙,而容易發生跌跤,也是一種中風先兆癥狀。
5、說話吐辭不清。腦供血不足時,使人體運動功能的神經失靈,常見癥狀之一是突然說話不靈或吐辭不清,甚至不會說話,但持續時間短,長不超過24小時,應引起重視,還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齒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6、哈欠不斷。如果無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現連續的打哈欠,這可能是由于腦動脈硬化、缺血,引起腦組織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現,是中風病人的先兆。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預防中風
1.預防中風,就要把中風的危險因素盡可能降到低。控制高血壓是預防中風的重點。高血壓病人要遵醫囑按時服用降壓藥物,有條件者好每日測1次血壓,特別是在調整降壓藥物階段,以保持血壓穩定。要保持情緒平穩,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緒激動的事,如打牌、搓麻將、看體育比賽轉播等;飲食須清淡有節制,戒煙酒,保持大便通暢;適量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關鍵在于防治高脂血癥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高脂肪高鹽(特別是腌制品)的食物如肥肉和動物內臟等;適量運動增加熱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藥物。
控制糖尿病與其他疾病如心臟病、脈管炎等。
2.注意中風的先兆征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風發作前常有血壓升高、波動,頭痛頭暈、手腳麻木無力等先兆,發現后要盡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3.有效地控制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當病人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先兆時,應讓其安靜休息,并積極治療,防止其發展為腦血栓形成。
4.注意氣象因素的影響:季節與氣候變化會使高血壓病人情緒不穩,血壓波動,誘發中風,在這種時候更要防備中風的發生。
5.多吃果蔬 不易得中風。蔬菜和水果為何能降低腦中風的風險?首先,是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維生素C。據研究,血液中維生素C濃度的高低與腦中風密切相關,濃度越高,腦中風的發病危險就越低。此外,維生素C還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能夠清除體內自由基。而自由基增多,就會增加患心臟病和腦中風的風險。其次,蔬菜水果中富含膳食纖維,它可以起到抑制總膽固醇濃度升高,從而防止動脈硬化、預防心血管疾病及腦中風的功效。美國一項研究表明,每天從蔬菜和水果中攝入一定量的水溶性膳食纖維,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可下降3%~5%。基于這一認識,發達國家國民迅速調整膳食結構,少吃肉、糖、脂肪,多吃果蔬。因此,近年來,在歐美等國,心腦血管病死亡率已呈下降趨勢。
本期嘉賓介紹
范吉平:男,山東聊城人,1965年2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黨委委員、常委、副院長。分管醫療、國際合作工作。
1984年畢業于山東中醫學院中醫系,獲學士學位。 1984年至1987年在山東高唐中醫院內科擔任內科醫師。1987考入北京中醫藥大學,1991年畢業,獲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