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華茶文化釋義和研究對象
五千年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有著豐厚的傳統文化積淀。中國是世界茶葉的故鄉,茶樹原產地在中國,中國是早種茶、制茶和飲茶的國家。因此,中華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且對世界文明進步具有特殊的貢獻。
↓點擊圖片直接進入下一頁↓
但是,對于茶文化的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才剛剛興起。1990年在杭州成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以后,海內外各種茶文化學術團體開始廣泛廣泛交流,各種各樣的茶藝館和茶藝表演隊爭奇斗艷,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茶文化熱”,形成跨地區、跨國的文化現象。這是改革開放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形勢喜人。
鑒于茶文化的含義,與其他領域文化研究相借鑒,茶文化可以表述為茶在被應用過程中,人們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因此,對于茶文化的研究,不僅要對不同茶類、茶的品質、水、茶具、茶的烹飲技藝和規則程序,飲茶的環境以及茶類生產工藝沿革等方面進行研究,還應開展對有關茶的道德、美學、詩詞、書畫、陶瓷和民俗等領域進行研究,這也是當前一些學者提出“茶藝”和“茶道”必須區別的和界定的依據。只有“茶藝”表演和“茶道”精神的有機結合,達到物質與精神的統一,才能構成中華茶文化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