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存在三個“內傷”病因
中醫學關于失眠的研究歷史悠久,主要的睡眠理論包括陰陽學說、營衛學說、水火學說等。古代醫家認為失眠的病因繁多,但其中以情志失調、飲食不節或勞倦體虛等內傷病因居多。失眠的根本病機是營衛不和,陰陽不交。因心主神明,神安則寤寐有常,故失眠的主要病位在心,與肝、脾、腎、胃、膽等關系密切。
中醫藥治療失眠有其獨到的見解,且療效顯著。中醫治療講求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根據失眠患者不同的病情,酌情治療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治療方法包括中藥、針灸、走罐等。我們提倡的失眠癥的治療原則是綜合干預:首先查明失眠的原因,并針對原發因素進行處理;其次是心理干預:包括認知干預(對失眠態度的調整)、生物反饋(各種放松技術)和行為干預(生活與作息規律,適應性鍛煉)等;后是藥物針灸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