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傳統中醫學認為,人的健康和牙齒是分不開的,“齒健則身健”只有牙齒健康了人才能長壽。那么中醫學是如何養齒的呢?叩齒吞津保健法要怎么做呢?
叩齒吞津養生方法
↓點擊圖片直接進入下一頁↓
“叩齒吞津保健法”是傳統中醫重要養生術之一。古人認為齒健則身健,身健則長壽。據文獻記載 ,一千四百年前梁武帝時的醫家陶弘景 ,年過八旬 ,齒緊完好 ,身體健壯 ,他的主要健身方法就是叩齒法 ,他認為“齒為筋骨之余” ,叩齒則會筋骨健壯 ,精神爽快。唐代名醫孫思邈主張“清晨叩齒三百下”。明朝有位長壽者叫冷謙 ,史載活了一百五十歲 ,他的長壽經驗就是 :“每晨睡醒時 ,叩齒三十六遍。”
古諺語曰:“晨起,叩齒三百響,齒堅固”。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器官由成熟逐漸走向老化,其功能漸漸衰退,牙齒也不例外。對中老年人來說,牙齒的健康與否至關重要,切不可掉以輕心。
在叩齒過程中,口腔唾液增多,我國傳統醫學認為唾液能滋養五臟六腑,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唾液中有許多與生命活動有關的物質。養生學家把唾液稱之為“金津玉液”,同精、血一樣,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李時珍認為唾液有促進消化吸收,灌溉五臟六腑,滋陰降火,生津補腎,潤澤肌膚毛發,滑利關節孔竅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