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飲食調養還應注意早、中、晚的不同特點:
1、春季的第一個月是早春時節,此時春陽始生,陰寒漸退,乍暖還寒。應適當食些蔥、姜、蒜、韭菜等辛味升散的食物,以助春陽的升發,養人的生長之氣,并能暖體散寒。
2、春季的第二個月是仲春時節,此時陽氣升發,肝氣旺盛,應謹防肝氣克脾,損傷脾胃。飲食當多食甘味食物,如大棗、山藥、桂圓、蓮子等。
3、春季的第三個月為晚春時節,此時接近夏季,氣溫升高。應以清淡飲食為主。《飲膳正要》中說:“春氣溫,宜食麥以涼之。”不宜進食辛熱食品,如辣椒、胡椒、蔥、姜、牛羊肉等,以防熱盛化火,生毒生瘡。
另外,春季還要注意營養全面,宜多食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蛋、奶、魚、肝、豆制品等,以保證人體各組織器官功能活動的需要。少食動物脂肪性食物。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萵筍、胡蘿卜、芹菜、花菜、藕、荸薺、豆芽、油菜、菠菜等甘淡涼潤之品,能生津潤燥,防止陽熱過亢,現代醫學認為能補充機體需要的維生素、無機鹽和微量元素。春季氣候干燥易缺水,應多飲水補充水分,促進新陳代謝。
春季調暢情志養肝
中醫理論認為,肝在志為怒,怒傷肝。因為肝的生理特性是主疏泄,主升發。所以說人的心情舒暢,氣血調和,肝的功能就正常,人體就健康無病;如果在發怒或情緒激動時,可致肝氣或肝陽升動太過,體內的氣機逆亂,氣血失調,臟腑功能紊亂,從而發生疾病。同樣,若心情抑郁,導致肝氣郁結也會發生疾病。所以,注重調暢情志,保持心情愉悅,切忌情懷憂郁,憤然惱怒,也是春季養生的一大關鍵。這樣才能使春陽得以升發宣達,人體的代謝機能正常旺盛。
順應春季升發之性以養肝
中醫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指出:“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披發緩形,以使志生。”意思是說春季陽氣升發,推陳出新,人們應該夜臥早起,披散開頭發,舒緩其形體,漫步于庭院之中,使意志升發,心情暢達,以適應春季除陳推新、升發疏達、向上向外宣散的特點。提示我們應該聞雞起舞,早起散步,或進行慢跑、跳舞、打太極拳等活動,切不可“寂寞空庭春欲曉,梨花滿天不開門”。亦可在陽光明媚的春日,到大自然中去,踏青賞花、游山玩水、以鍛煉身體怡情養性,減少疾病的發生。春季陽氣升發,萬物復蘇,我們要順應自然,保護生機,起居有常,早睡早起,既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也要防止睡眠過多。這是春季的養生之道,如違背這一規律就可能損傷肝臟,出現肝氣不調的病理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