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足三里
功能:調理中焦,宣通胃府。
主治:清陽下陷,胃氣虛弱,納谷不香,濕熱壅滯,穢濁滯于中焦,宿食停飲,腹脹噫穢。
方義:合谷為大腸原穴,能升降宣通。三里為胃經之合穴,補之益氣升清,瀉之通陽降濁。二穴皆屬陽明,一手一足,上下相應,腸胃并調,若清陽下陷,胃氣虛弱,納谷不暢,則補三里,應合谷以升下陷之陽,俾胃氣充足而飲食自進。若濕熱壅塞,濁滯中焦,這樣則蓄食停飲,腹脹噫噦,則瀉三里,引大腸合谷下行,以導濁降逆,中氣自然和暢。
中脘、足三里(主上腹部疾患)
功能:燥濕健脾,升陽益胃。
主治:胃中虛寒,飲食不下,脘腹脹痛,積聚或停痰,停食,宿飲,痞塊,霍亂等癥。
方義:中脘為君,統治六腑之疾。虛證,用補法者,以壯胃氣,散其寒邪,調暢中氣。瀉中脘者,以疏其滯,胃氣降,脾氣升,津液上潮,嘔吐等證自除。取三里為臣,為其有升陽益胃之能,可助中脘安胃益脾。瀉三里,為其能降濁導滯,而佐中脘以利運行,二穴相合為君臣之方,臨床確有殊功。
大椎、內關
功能:調氣行水,驅飲降逆。
主治:胸膈滿悶,喘咳氣逆,痰多,胸膈積水等癥。
方義:飲為水邪,停于胸脘之間,上逆則肺漲滿,胸悶咳喘氣逆之癥作,然停水總責乎三焦,因它是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而三焦乃體腔油膜,運行水津道路,津液蒸發是由三焦下屬膀胱,這樣則決瀆通暢,水無停留之患。大椎屬督脈,手足三陽之會,調太陽之氣,陽氣通行則水自利,且性能寬胸降氣。內關穴乃是手厥陰心主之絡,別走手少陽,宣心陽而且退群陰,利油膜而通淤塞則決瀆暢,飲邪也可自蠲。
勞宮、足三里
功能:清瀉心胃之火,開胸降逆。
主治:傷寒結胸,痞悶脹滿,噫氣吞酸,嘔吐干噦,煩倦嗜臥。
方義:勞宮屬心包絡,能開七情郁結,尤能清胸膈上焦之熱,導火下行;配足三里,從中焦迫降邪熱,上清下降,確為神妙。
少商、商陽、合谷
功能:清熱解毒,宣肺利咽。
主治:太陰陽明熱邪內蟠,上結咽喉,咽喉腫脹疼痛。兒科內熱上攻爍肺,外感交攻,咳嗽喘逆發燒。
方義:少商為手太陰井穴,其性能宣瀉肺熱。商陽在指端,為手陽明井穴,能利氣泄熱。二穴點刺出血,有和里清滎之效。合谷為手陽明原穴,它可清散上焦客熱,有釜底抽薪之功。(本方對小兒發熱、咳嗽、乳蛾、痄腮等癥,見效甚捷。)
大敦、關元
功能:舒肝溫經,調理下焦,驅寒濕,回厥逆。
主治:各種疝氣,婦人陰挺,腹痛下墜,癲癇,遺尿,大便不通。
方義:大敦為足厥陰之井穴,屬木。肝主筋,前陰為宗筋所聚。足厥陰肝經,環繞陰器上行抵少腹,挾胃,屬肝而絡于膽。故能舒肝,補肝,暖肝,疏理三焦氣機。關元為任脈和三陰經之交會穴,又為小腸之募穴,為元氣之關藏,補能填精益腎,溫暖下元。二穴相伍,舒理厥陰之氣機,暖腎溫經,驅逐下焦寒濕,升陽益氣。故疝氣等癥得愈。(此法治疝氣,效果顯著。)
三陰交、至陰
功能:宣通下焦,理氣行瘀。
主治:難產,死胎,胞衣不下,轉胎位,經閉等。
方義:至陰乃足太陽膀胱經之井穴。井者,經氣所出,如水之源頭。膀胱與腎相表里,灸刺至陰,能理下焦氣機,祛瘀生新。三陰交乃足之三陰交會穴,乃是三陰之樞紐,故二穴相合,能理氣養血,宣通下焦,益陰而下行。傅青主說:"難產由于血虛"。"難產由于氣逆"。氣逆而得調理,血虛而得補益,胎兒安能不下。(臨床配合補關元、瀉足三里,下死胎及效。)
俞府、云門
功能:肅肺降逆、止咳定喘。
主治:咳嗽、氣喘、胸中悶熱、呼吸急促、嘔吐納呆。
方義:云門屬手太陰,俞府屬足少陰,二穴雖皆居胸之高位,但其經脈行路不同,手太陰肺經從胸走手,足少陰腎經從足走胸。走手者,宣通于上,走足者,斂降于下。咳喘氣促之證,其表在肺,其本在腎,肺腎同病。肺受邪則咳,腎虛不納,則氣不歸根而逆上為喘,故取云門,宣通肺氣,暢胸降逆,取俞府補腎納氣,斂沖降逆。若加取乳根,以加強安沖降逆之力,順陽經氣,助云門宣降,俞府斂納。
氣海、關元、中極、子宮
功能:養血調經,培補真元,補命門,暖子宮,調經帶,育子嗣。
主治:子宮虛寒,胞門閉塞,久不成孕,陰縮,腹痛脹滿,轉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