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天灸”治病,是綜合利用了藥物、節氣、經絡腧穴三者的作用。
疑惑四:貼敷時,是“發泡”好,還是不“發泡”好?
“天灸”是在人體體表敷貼藥物,使局部皮膚充血,潮紅或起泡,通過藥物、俞穴及經絡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發不發泡,這是由配方中的藥物成分來決定的。按理說是“發泡”好,因為發泡了才能持續刺激穴位,效果會更好。“但我們臨床上是不主張“發泡”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有些病人不理解,往往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糾紛;第二方面,發泡后如果不注意衛生,很容易引起皮膚感染。
疑惑五:天灸能不能在“三伏天”之外的時間進行?
很多人問到,貼敷的藥物可不可以拿回家,想什么時候貼就什么時候貼呢?另外,我們看到很多醫院推出“伏前加強”,這有理論根據嗎?
在“三伏天”之外的時間貼敷并不能說“錯誤”或者說“沒效”,只是前面講到“天灸治病,是綜合利用了藥物、節氣、經絡腧穴三者的作用”,如果在非“三伏天”貼的話,可能藥物和經絡腧穴的作用仍舊存在,而節氣的優勢就沒了,也就是說,不能好地利用這個“節氣”的作用, 那結果就會使得“鼓舞陽氣”的作用減弱一些。對于為什么要“伏前加強貼”,孫主任則表示,這有很多種說法,但按中醫理論來講,好還是在“三伏”的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貼,這樣效果會好。
疑惑六:天灸后會不會引起“上火”?
有些人知道“天灸”的藥物一般是溫熱性質的,而三伏天又這么熱,他們就會擔心一個問題:貼敷后引起上火怎么辦?
“病人來了,先要對他進行辨證,進行‘篩選’,絕對不能病人一來就給他貼,要‘把好關’,如果是濕熱、實熱證的患者,就應該明確告訴他不適合進行這個貼;”孫主任很肯定地說,“而如果是虛寒體質的患者,貼敷之后一般是不會引起‘上火’的,據我的臨床觀察,暫時還未遇到過虛寒體質的病人貼敷后‘上火’。”孫主任補充說,對于有些病人如果貼敷后確實出現“上火”癥狀的話,可以適當地喝一些性質比較溫和的涼茶。“但是,貼的當天不能喝涼茶,如果貼完過后出現‘上火’癥狀,可以適當地喝一點,但還是要避免生冷食物,否則,天灸的效果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