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擦法
以掌根大魚際或小魚際著力,在病人較長的一段體表上作快速的來回摩擦。多配以推拿介質,如紅花油、蔥姜水等。該法具有振奮陽氣,溫通經絡、行氣活血、化瘀散結、祛風散寒、理筋止疼、健脾和胃的功效。
7.搓法
以兩手掌夾住病人的肢體,相對用力作快速的搓揉,在搓動的過程中,作上下的往返移動。該法具有調和氣血、舒筋通絡的作用。多用于四肢,常作為推拿的結束手法。
8.搖法
醫者一手抓住患者肢體的遠端,另一手扶住被搖的關節(肩關節、腕關節、髖關節),以該關節為支點,作肢體大范圍的環形往復搖動。具有滑利關節、松解粘連、恢復關節功能的作用。多用于半身不遂、肢體麻木以及肩周炎等。
9.捻法
以拇指與食指、中指或食中指相對,捏住患者的手指或腳趾,作搓揉的動作。具有理筋通絡、滑利關節的功效,多用于半身不遂、頸椎病,以及指端麻木疼痛等癥。
按摩手法要正確,否則達不到祛病健身的目的。每晚用熱水洗腳后坐在床邊,將腿屈膝抬起,放在另一條腿上,腳心歪向內側,按摩左腳心時用右手,按摩右腳心時用左手,轉圈按摩,直到局部發紅發熱為止。
10.點法
以指端、指間關節或肘部按壓在患者的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漸用力下壓。常用于脘腹部、背腰部和四肢。具有溫通經絡、調理臟腑、活血止痛的功效。適用于肚腹疼痛、四肢疼痛等癥。
11.抖法
以雙手握住病人肢體的遠端,用力作快速、連續、小幅度的上下顫動。具有通經絡、理筋骨、利關節的作用。常作為推拿的結束手法使用。
12.拍法
以手五指微曲,形成空心虛掌,稍用力在病人的患處作拍打動作。常用于頸肩、腰背、四肢。具有疏理氣機、活血通絡的功能。
按摩腳心能增強血脈運行,調理臟腑,舒通經絡,增強新陳代謝,從而強身健體,祛除病邪。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年逾花甲仍然精力旺盛,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堅持按摩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