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要注意飲食補鐵
鐵缺乏是全球常見的營養素缺乏癥,據統計,全球大約有37億人缺鐵,其中大多數是女性,發展中國家50%以上的孕婦患缺鐵病。所以,準媽媽孕期一定注意補鐵。
鐵在體內有什么功能
鐵在人體體內含量不多,但卻是人體中很重要的必須微量元素。鐵主要存在于血紅蛋白、肌紅蛋白、血色素酶類,參與造血功能,體內氧氣的運輸和組織細胞的“呼吸”,以及免疫、解毒和抗氧化過程等功能。
什么是鐵缺乏及缺鐵性貧血
鐵缺乏是指機體總鐵的含量降低,隨著鐵缺乏的程度不同,可以分為鐵減少期、紅細胞生成缺鐵期和缺鐵性貧血。而缺鐵性貧血是為嚴重的階段,這個時候機體儲存鐵消耗殆盡,不能滿足正常紅細胞生成的需要而發生的貧血。由于特殊人群孕婦、嬰幼兒,由于對鐵的需求相對較多,成為缺鐵性貧血的高發人群。
孕婦缺鐵影響胎兒發育
輕者皮膚黏膜略蒼白,無明顯癥狀,重者面色黃白,全身倦怠、乏力、頭暈、耳鳴、眼花,活動時心慌、氣急、易暈厥,伴有低蛋白血癥、水腫、嚴重者合并腹腔積液。
準媽媽患有缺鐵性貧血會影響胎兒的發育,影響胎兒鐵的儲備,可能造成寶寶出生后早早的患上缺鐵性貧血。而懷孕前缺鐵易導致早產、孕期母體體重增長不足以及新生兒低出生體重。
孕期如何通過飲食補鐵
專家表示,孕期補鐵應注意攝入富含鐵的食物,可多吃含血紅素鐵的動物性食物,如瘦豬肉、牛肉、羊肉、鴨肉、雞肉及魚類等。需要注意的是,動物血和肝臟含鐵豐富,營養價值較高,但含有重金屬等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因此具有一定的風險。
有專家表示,肝類中可能會含有重金屬鎘,對人體可造成危害。所以,要謹慎選擇肝臟類和血塊,在確定相對安全的情況下,每周可以適量進食1-2次,每次25-50克,當然即使不吃肝類也可以通過食物獲得豐富的鐵。
必要時,從妊娠第3個月開始,在醫生指導補充鐵劑及葉酸等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同時注意攝入綠葉蔬菜、黑木耳、黑芝麻粉、白蘑菇等食物。而全谷類等植物性食物含有的鐵吸收率不高,可能通過攝入含維生素C豐富的蔬菜和水果來提高鐵的吸收。
對于攝入肉類、肝臟、血塊等食物較少以及素食者患貧血的風險可能較高,可以選擇強化鐵的食品,如強化鐵的醬油。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使用鐵劑作為預防和糾正缺鐵或缺鐵性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