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患者忌排便不定時。習慣性便秘的人,要定時解大便,無論有便無便,無論工作多忙,都要固定一個時間上廁所大便,這個習慣一養成,便秘也就可望緩解了。
大便后肛門疼痛什么病專家指出,肛裂是肛腸部位的常見疾病,但誤診率十分高。此病雖不致命,卻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患者長期恐懼解大便,常導致便秘。建議肛裂1周未愈應就醫,以免急性轉慢性。目前通過手術可免除慢性肛裂的痛苦。
發病:排便劇痛、便后出血要警惕
“肛裂分急性肛裂和慢性肛裂(陳舊性肛裂)兩種,前者可自我緩解,后者則需要專業治療。”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主任介紹道,肛門由括約肌負責收緊和放松,控制糞便如愿排出,不漏出體外。肛裂就是肛門內層黏膜的括約肌收得太緊,即使在排便時也不懂完全放松,使血液不能流至肛門黏膜,從而導致肛管撕裂受損。患者多在距離肛門口、肛門中約2厘米的地方出現裂口,裂口深度為2~3毫米,多5毫米。傷口不太大,但大便時拉扯傷口會帶來劇痛,部分患者甚至在大便前后好幾個小時持續性地疼痛。
“肛裂的癥狀跟痔瘡確實有相似之處,如便血、大便疼痛等;然而便后出血可代表多種疾病,可大可小,肛門位置的肛裂、痔瘡等疾病,肚子里結腸、直腸方面的疾病、腸癌均可造成便后出血。”醫生提到,非肛腸專科的醫師看到患者大便帶血,加上老年人痔瘡高發,便診斷為痔瘡,這是造成誤診的重要原因。
如何分辨慢性肛裂與痔瘡?
醫生介紹,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1.慢性肛裂在大便出血、排便時或之后數小時也感到劇烈疼痛,而痔瘡的大便出血一般沒有痛楚,除非是外痔。2.慢性肛裂傷口難以愈合,痔瘡傷口較快愈合。3.慢性肛裂攝取食物纖維可以使大便變軟,但不能根治疾病。而痔瘡養成固定排便習慣,攝取高纖食物,多喝水或果汁,有助于軟化大便。
治療:肛裂1周未愈應就醫
醫生提醒道,大便疼痛、大便后滴血超過1周就要就醫。否則,肛管的傷口反復裂開、反復愈合,會形成疤痕性的物質,此時就無法自愈。“慢性肛裂患者,不僅需要忍受難以形容的疼痛,而且肛門還會變狹窄,一個小指頭都放不進去。”醫生表示,此時必須手術解決,把肛門的裂口切掉,變成新鮮傷口,將括約肌切斷松開,令內括約肌放松,解決其過緊撕裂的問題。他說,臨床上90%以上的患者接受手術后排便不再感到疼痛,復發及出現并發癥的風險也較少。疼痛解除后,患者解大便時就不再有恐懼感,能達到預防便秘的目的。目前,該手術可在局麻下進行。
他還提到,陳舊性肛裂病因不明,但臨床發現,部分病人可由急性肛裂變成慢性肛裂。因此,在肛裂剛形成時,患者應及時調整生活和飲食習慣,預防急性肛裂發展為慢性肛裂。剛出現肛裂的患者可多進食蔬菜、多喝水或多吃含水分高的食物,戒吃辣,以軟化糞便、改善病情。不要憋大便,及時排便,保持大便通暢,還得改變用力排便的不良習慣。隨著大便性狀的改變,肛裂可自愈,時間一般為一周左右。
此外,患者還可在溫鹽水中坐浴。將鹽加入溫水中,將臀部肛門浸入濃鹽水中坐浴,每天1次, 每次10分鐘。此外,患者還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含止痛成分、能促進肌肉生長的藥膏。
結語:看完以上的內容,相信大家現在對于便后肛門疼痛的相關知識已經有一定的了解,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大家在生活中要是經常發生這種情況就一定要及時就醫進行治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