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9日衛生部公布了第三次全國居民死亡原因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城鄉和不同區域死亡率差異較為明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導致城鄉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其死亡率占總死亡率的比例已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76.5%上升到82.5%。其中,惡性腫瘤占死亡總數的22.32,位居第二。我國惡性腫瘤的死亡率與美國、英國、法國接近,卻高于日本、印度、泰國等亞洲國家。
目前較為有效的手術治療雖然能切除癌腫,但由于存在殘癌、癌灶,術后易于復發或轉移。而且早期診斷癌癥并非易事,多數腫瘤確診時往往已到中晚期。此時,一般只能采取放射療法、化學療法和支持療法,但放化療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破壞了人體正常的細胞和組織,使病人免疫功能下降,反過來促使腫瘤的進一步擴散和轉移。
在近召開的惡性腫瘤轉移與復發干預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認為:“八成腫瘤患者死于腫瘤的復發和轉移,惡性腫瘤的轉移往往是腫瘤治療失敗所致”。并提出定期復診是腫瘤患者預防轉移的好辦法。
從醫學上講,能夠預防癌瘤擴散和轉移就意味著獲得了根治癌癥的機會,所以,預防癌癥的擴散和轉移是當今癌癥防治中引人關注的課題。有關專家介紹說,惡性腫瘤主要通過淋巴道、血行、種植等方式轉移。患者經手術、放化療治療后,半年內的復發轉移仍高達69%。也就是說腫瘤治療半年內,尤其是前三個月是腫瘤轉移復發的“高危關鍵期”。因此,定期復診是腫瘤患者預防轉移的好辦法。癌癥的發展規律表明,其復發常出現于治療后5年內,尤其是2~3年內,少數也可發生于5年之后。因而定期復診是終身性的,不能麻痹大意。確定轉移了,就要到腫瘤專科醫院接受個體化、規范化的治療,好配合中醫藥抗復發和預防轉移。
腫瘤治療要從戰略的高度上來認識,而不能僅僅認為是戰術問題。要改變思想觀念,摒棄以往只見腫瘤不見人的以“瘤”為中心的治療原則。腫瘤是一種慢性病,治療上欲速則不達,因此要重視培本,重視養和療的有機結合,既要治其標,更要療其本,這樣才能根治腫瘤。治療腫瘤并非僅僅把腫瘤切除了就完事了,佳效果應當是不僅要延長患者的生命,更要使患者高質量地生存。
中醫學認為癌癥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它是人體整體疾病的局部表現;治療癌癥不能單純地采用手術和放、化療手段,應扶正與抗癌并舉,通過用中醫扶正固本的方法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抵抗癌細胞。同時給予患者合理的營養、適當的鍛煉和調節情緒與心理平衡等,構成一個綜合的治療體系來抗擊癌癥的復發和轉移。
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鄭偉達長期的抗腫瘤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了一套可有效地預防腫瘤復發和轉移的防治措施——“四位一體抗癌療法”。這是一種遵循循證醫學的整合療法,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在臨床治療中的具體運用,主要內容包括:有效的藥療、合理的食療、堅強的心療、適當的體療:
1.“有效的藥療”是四位一體療法中的核心。主要根據不同的腫瘤病癥,辨證論治,對癥下藥,形成個性化治療方案
2.“合理的食療”是針對腫瘤的防治,分為基本藥膳和平衡配餐,補益類、活血類、清熱類、對癥類等四類,按照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指導配膳和按腫瘤發病部位的特點辨證配膳;
3.“堅強的心療”是以醫學心理學的各種理論體系為指導,以良好的醫患關系為橋梁,通過醫護人員的言語、表情、行為或通過一定的訓練程序,改善病人的心理狀況,增強抗病能力,消除心身癥狀;
4.“適當的體療”主要是通過科學、適當的康復運動,激發患者體內抗癌因子的活性,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免疫力,與藥療、食療、心療共同發揮抗癌作用。
多年來的臨床實踐證明:“四位一體抗癌療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臨床癥狀,穩定病情,抑制腫瘤發展。該療法至今已使近萬名癌癥患者延長生命達5年以上,有的長達11年至今健在,沒有復發。接受過這種療法的癌癥康復患者遍布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新加坡、香港和澳門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