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疾病的發生都會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然也包括胃病,胃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而胃病的發生會讓我們感覺到非常的痛苦。而胃下垂也是胃病的一種,那么你知道胃下垂癥狀是什么嗎,胃下垂有哪些治療措施呢,怎樣預防胃下垂的發生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內容。
胃下垂是由于膈肌懸力不足,支撐內臟器官韌帶松弛,或腹內壓降低,腹肌松弛,導致站立時胃大彎抵達盆腔,胃小彎弧線低點降到髂嵴聯線以下。常伴有十二指腸球部位置的改變。正常人的胃在腹腔的左上方,直立時的低點不應超過臍下2橫指,其位置相對固定,對于維持胃的正常功能有一定作用。
凡能造成膈肌位置下降的因素,如膈肌活動力降低,腹腔壓力降低,腹肌收縮力減弱,胃膈韌帶、胃肝韌帶、胃脾韌帶、胃結腸韌帶過于松弛等,均可導致下垂。
在日常生活中,胃腸疾病發病率非常高,尤其胃下垂。由于胃下垂的危害很大,所以,希望大家在平時能夠學習一些胃下垂的相關知識,了解一下胃下垂的癥狀表現有哪些。
臨床表現
輕度下垂者一般無癥狀,下垂明顯者可以出現如下癥狀。
1.腹脹及上腹不適
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脹滿感、沉重感、壓迫感。
2.腹痛
多為持續性隱痛。常于餐后發生,與食量有關。進食量愈大,其疼痛時間愈長,且疼痛亦較重。同時疼痛與活動有關,飯后活動往往使疼痛加重。
3.惡心、嘔吐
常于飯后活動時發作,尤其進食過多時更易出現。這是因為一次進入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韌帶之牽引力而致疼痛,隨之出現惡心、嘔吐。
4.便秘
便秘多為頑固性,可能由于同時有橫結腸下垂,使結腸肝曲與脾曲呈銳角,而致通過緩慢。
5.神經精神癥狀
由于胃下垂的多種癥狀長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負擔過重,因而產生失眠、頭痛、頭昏、遲鈍、抑郁等神經精神癥狀。還可有低血壓、心悸以及站立性昏厥等表現。
檢查
1、觸診
上腹壓痛不固定,可隨體位改變,某些患者觸診時可聽到臍下振水聲,也有少數下垂明顯者同時有肝、右腎及結腸下垂征象。
2、超聲波檢查
飲水使胃腔充盈后,超聲波測出胃下緣下移入盆腔。
3、X線鋇餐檢查
為胃下垂可靠診斷方法。胃下垂程度以胃小彎切跡低于髂脊連線水平1~5厘米為輕度,6-10厘米為中度,11厘米以上為重度。
鑒別診斷
1.與急性胃擴張鑒別
急性胃擴張常發生于創傷,麻醉和外科手術后數小時至一兩天內或飽餐后不久出現,患者感上腹脹滿或持續性脹痛,繼而出現嘔吐,主要為胃內容物,量小,但發作頻繁,雖吐而腹脹不減,患者可迅速出現水電解質紊亂,甚至休克,X線腹部平片可見擴大的胃飽和致密的食物殘渣陰影,服少量的鋇劑可見擴張的胃型。詢問病史有助鑒別。
2.胃潴留
功能性胃潴留多由于胃張力缺乏所致。此外,胃部或其他腹部手術引起的胃運動障礙,中樞神經系疾病、糖尿病所致的神經病變,以及迷走神經切斷術等均可引起本病。
尿毒癥、酸中毒、低鉀血癥、低鈉血癥、全身或腹腔內感染、劇烈疼痛、嚴重貧血以及抗精神病藥物和抗膽堿能藥物的應用也可致本病。嘔吐為本病的主要表現。日夜均可發生。
嘔吐物常為宿食,一般不含膽汁,上腹飽脹和疼痛亦多見。如有嘔吐宿食,空腹時腹部有振水音,即提示胃潴留。進食4h后,仍可從胃反出或自胃腔內抽出食物則可獲證實。胃腸鋇餐檢查時,鋇劑在4h后的存留50%,或6h后仍未排空,均為本癥之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