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
1.實驗室檢查
關節液常為清晰、微黃黏稠度高,白細胞計數常在1.0×109/L以內,主要為單核細胞。黏蛋白凝塊堅實。
2.其他輔助檢查
X線平片于早期并無明顯異常,約數年后方逐漸出現關節間隙狹窄,此表明關節軟骨已開始變薄。開始時,關節間隙在不負重時正常,承重后出現狹窄。
病變后期,關節間隙有顯著狹窄,軟骨下可有顯微骨折征,而后出現骨質硬化,后關節邊緣變尖,有骨贅形成負重處軟骨下可有骨性囊腔形成典型的骨關節病征象。CT及MRI檢查可在早期發現關節軟骨及軟骨下骨質的異常改變。
診斷
根據慢性病史臨床表現和X線所見,診斷比較容易。必要時可做關節滑液檢查,以證實診斷X線改變不能說明是原發性骨關節病。應從病史中明確病損是原發性或繼發性。
鑒別診斷
1.類風濕關節炎
多發在20~50歲。嚴急性發作,全身癥狀較輕,持續時間長。受累關節多對稱或多發,不侵犯遠端指間關節。
關節早期腫脹呈梭形,晚期功能障礙及強直畸形。X線檢查局部或全身骨質疏松關節面吸收骨性愈合強直畸形。實驗室檢查血沉增快,類風濕因子陽性。
2.強直性脊柱炎
多發于15~30歲男性青壯年。發病緩慢,間歇疼痛,多關節受累。脊柱活動受限,關節畸形,有晨僵。
X線檢查骶髂關節間隙狹窄模糊,脊柱韌帶鈣化,呈竹節狀改變。實驗室檢查血沉增快或正常,HLA-B27為陽性。類風濕因子多屬陰性。
治療
本病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減少關節的負重和過度的大幅度活動,以延緩病變的進程。肥胖患者應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荷。
下肢關節有病變時可用拐杖或手杖,以求減輕關節的負擔。理療及適當的鍛煉可保持關節的活動范圍,必要時可使用夾板支具及手杖等,對控制急性期癥狀有所幫助。
消炎鎮痛藥物可減輕或控制癥狀,但應在評估患者風險因素后慎重使用且不宜長期服用。
軟骨保護劑如硫酸氨基葡萄糖具有緩解癥狀和改善功能的作用,同時長期服用可以延遲疾病的結構性進展。
對晚期病例,在全身情況能耐受手術的條件下,行人工關節置換術,目前是公認的消除疼痛、矯正畸形、改善功能的有效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結語:以上就是三九養生堂為您介紹的增生性關節炎,你們都了解了吧。這對于不明白什么是增生性關節炎的人來說,真的是極好的。看了上面說的增生性關節炎怎么治以及增生性關節炎癥狀,感興趣的可以去多了解些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