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時所說的甲肝,在醫學上被稱為甲型病毒性肝炎,這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任何年齡都有可能患病,對身體有很大的傷害。那么你知道甲肝的癥狀有哪些呢,甲肝的治療方法是什么呢,甲肝應該怎樣去預防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詳細內容吧。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臟炎癥病變為主的傳染病,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臨床上以疲乏,食欲減退,肝腫大,肝功能異常為主要表現,部分病例出現黃疸,主要表現為急性肝炎,無癥狀感染者常見。冬春季節常是甲肝發病的高峰期。本病病程呈自限性,無慢性化,引起急性重型肝炎者極為少見,隨著滅活疫苗在全世界的使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臨床表現
甲型肝炎病初,病人會出現疲乏無力、不思飲食,小便顏色加深,有時伴有發熱等癥狀,嚴重時鞏膜、皮膚發黃。臨床分為顯性感染和無臨床癥狀的隱性感染兩種類型。成人感染后多表現為顯性感染,而兒童或老人感染后易表現為隱性感染。
1.急性黃疸型
(1)潛伏期
甲型肝炎潛伏期為15~45日,平均持續30天。患者在此期常無自覺癥狀,但在潛伏期后期,大約感染25天以后,糞便中有大量的HAV排出,潛伏期的患者的傳染性強。
(2)黃疸前期
起病急,急數患者有發熱畏寒,體溫在38~39℃之間。平均熱程3日,少數達5日,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厭油、惡心、嘔吐、上腹部飽脹感或輕度腹瀉。少數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為主要表現,尿色逐漸加深呈濃茶色。本期持續5~7日。
(3)黃疸期
自覺癥狀好轉,熱退后黃疸出現,可見鞏膜、皮膚不同程度黃染,肝區痛,肝臟腫大,有壓痛和叩痛,部分患者有脾腫大。本期可有短期大便顏色變淺,皮膚瘙癢。肝功能明顯異常。持續2~6周。
(4)恢復期
黃疸逐漸消退,癥狀好轉以至消失,肝脾回縮到正常,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IgG介導的免疫系統建立。本期持續2周至4月,平均1個月。
2.急性無黃疸型
較黃疸型少見。起病較緩,臨床癥狀較輕,僅表現乏力、食欲減退、肝區痛和腹脹等。體征多有肝腫大、有輕壓痛和叩痛,脾腫大少見。轉氨酶升高。一般在3月內恢復。
3.瘀膽型
舊稱毛細膽管性肝炎,現證明其原發病變在肝細胞泌膽機制而不在毛細膽管,故原稱病名已不用。主要是急性甲型肝炎引起的肝細胞裂解導致膽汁分泌下降,血液中膽紅素水平上升和膽酸濃度增加,引起黃疸和全身皮膚瘙癢。起病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但消化道癥狀較輕。該病病程較長,黃疸持續2~4個月。
本型為黃疸型的一種特殊表現,臨床特點是胃腸道癥狀較輕,發熱時間較長,肝內梗阻性黃疸持續較久(數周至數月),可有腹脹、皮膚瘙癢、一過性大便顏色變淺,尿色深呈濃茶色,肝腫大、有壓痛。需與其他肝內、外梗阻性黃疸鑒別。
4.亞臨床型
部分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但肝功能輕度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