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硬膜外血腫呢?相信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的。其實硬膜外血腫就是指顱骨內板與硬腦膜之間的血腫。那當患上硬膜外血腫的時候應該如何治療呢?硬膜外血腫又應該如何護理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感興趣的朋友就來看一下吧。
硬膜外血腫癥狀
說到硬膜外血腫的癥狀,相信知道的人很少。不過沒關系,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解答的介紹一下。
(1)意識障礙
由于伴發的原發性腦損傷多較輕,傷后原發性昏迷的時間較短,硬膜外血腫的表現為出現中間清醒或中間好轉期較多。
如直徑較大的腦膜中動脈主干或前支出血,中間清醒期較短,而腦膜前動脈、腦膜中靜脈、板障靜脈和靜脈竇損傷時,出血較緩慢.故中間清醒期較長,繼發性昏迷出現較晚。老年病人因為腦萎縮,對顱內高壓的耐受時間相對較長,因此可有明顯的中間清醒期或中間好轉期。
(2)顱內壓增高癥狀
患者硬膜外血腫的患者,免責在續發性昏迷之前會出現躁動不安以及頭痛和嘔吐等癥狀。
(3)局灶癥狀
當血腫位于功能區時,會出現相應硬膜外血腫的癥狀和體征,如面癱、肢癱、運動性失語等。后顱窩血腫可出現眼球震顫和共濟失調。
(4)臨床有亞急性或慢性硬膜外血腫
受傷后3天或3周后出現癥狀,病人回憶受傷當時暴力作用較輕。可能因老年人顱骨易骨折,而硬腦膜和顱骨粘連緊密,損傷后板障靜脈或小的腦膜血管出血,逐漸剝離硬腦膜和顱骨的粘連,緩慢積聚而形成血腫。
硬膜外血腫治療
手術治療
急性硬膜外血腫,原則上一經診斷即應施行手術,排除血腫以緩解顱內高壓,術后根據病情給予適當的非手術治療。
手術指征包括
⑴意識障礙程度逐漸加深。
⑵顱內壓的監測壓力在2.7kpa以上,并呈進行性升高表現。
⑶有局灶性腦損害體征。
⑷在非手術治療過程中病情惡化者。
⑸兒童硬膜外血腫幕上>20ml,幕下>10ml可考慮手術。
⑹尚無明顯意識障礙或顱內壓增高癥狀,但CT檢查血腫較大(幕上>30ml,幕下>10ml,顳部>20ml,或血腫雖不大但中線移位>1cm),腦室或腦池受壓明顯者。
⑺橫竇溝微型硬膜外血腫如出現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進行性顱內壓增高征象,應積極手術。
非手術治療
急性硬膜外血腫,無論施行手術與否,均須進行及時、合理的非手術治療,特別是伴有嚴重腦原發性損傷和(或)繼發性腦損害的病人,決不能掉以輕心。
對于神志清楚、病情平穩、血腫量<15ml的幕上急性硬膜外血腫可表現頭痛、頭暈、惡心等顱內壓增高癥狀,但一般無神經系統體征,沒有CT掃描時難以確定血腫的存在,經CT掃描確診后,應用脫水、激素、止血、活血化瘀等治療,血腫可于15~45天左右吸收。
保守治療期間動態CT監護,血腫量超過30ml可行穿刺治療,在亞急性及慢性期內穿刺治療,血腫多已部分或完全液化,抽出大部分血腫,應用液化劑液化1~2次即可完全清除血腫。但必須動態觀察病人神志、臨床癥狀和動態CT掃描。一旦發現血腫增大,立即改為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