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膜肉瘤是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并且在我們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那當患上滑膜肉瘤的時候,有什么癥狀呢?滑膜肉瘤又應該如何治療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想到的話,不妨就來看一下吧。
滑膜肉瘤的病因
為什么會患上滑膜肉瘤呢?其實對于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的。所以小編就來為大家解答一下吧。
1、遺傳
是親子之間以及子代個體之間性狀存在相似性,表明性狀可以從親代傳遞給子代,這種現象稱為遺傳(heredity)。但在遺傳學上,指遺傳物質從上代傳給后代的現象,目前已知地球上現存的生命主要是以DNA作為遺傳物質。遺傳對于優生優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除了遺傳之外,決定生物特征的因素還有環境,以及環境與遺傳的交互作用。
2、外傷
身體或物體由于外界物體的打擊、碰撞或化學物質的侵蝕等造成的外部損傷,這些損傷都可能會引發滑膜肉瘤。
3、疾病因素
如果患者患上了外軟骨內瘤或者是膝關節結核,亦或者是滑膜炎等疾病的話,則是有可能引發滑膜肉瘤哦。
滑膜肉瘤為關節附近的無痛腫塊,患者可出現關節周圍腫脹或腫塊,腫塊可沿軟組織伸展至整個前臂。在腫塊皮膚表面可有靜脈怒張。腫塊質地為中等,也可偏硬或偏軟。出現不同程度疼痛、隱痛或鈍痛,后期呈劇烈疼痛,夜間疼痛顯著。有些患者局部肢體活動受限。
病變在四肢關節附近,以膝關節常見,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前臂軟組織、手指、足部等部位亦多見,也可發生于肌腱和筋膜上。
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腫瘤疾病都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要我們要及時進行治療。那滑膜肉瘤如何治療呢?
1.手術
滑膜肉瘤如果沒有輔助治療或病變對輔助治療沒有反應,則需要根治性手術治療。
若病變對術前放療和(或)術前化療有反應時,則局部切除后復發率小于10%。對于深部的位于肢體近端和軀干周圍的較大病變,即使對輔助治療有滿意的反應,行邊緣切除后,局部復發率仍高。
位于肢體遠端的小而表淺的病變對新輔助療法反應滿意者,復發風險低。觸診若發現局部淋巴結異常,提示有轉移的可能,應在術前行淋巴結活檢,如果區域淋巴結已有轉移,則病變屬Ⅲ期,預后極差。
對Ⅰ期小腫瘤,以廣泛切除為主,復發率低,一旦復發,則需廣泛截肢。
如術前未確診滑膜肉瘤,僅作腱鞘囊腫行囊內或邊緣切除,術后摸不到腫物,無法確定其分期,待病理診斷為肉瘤時,病變已擴大到傷口邊緣,處理辦法是等局部有了復發的證據,再設計手術方案,此法的缺點是有轉移的中等危險,且其復發也比原來廣泛,治療也被延誤。
對危險區行放療以抑制復發,其缺點是不能肯定手術時播散的范圍,且腫瘤細胞散在缺氧的瘢痕之中,治療效果更差。對手或足部放療,其放療瘢痕使手或足功能障礙。
在可能播散區的近側行廣泛截肢,此法增加了殘廢,但對控制疾病則是有效的。Ⅱ期肢體近側大滑膜肉瘤需要徹底外科處理,廣泛切除或截肢有較高的復發率,在術前給予放射治療,使復發率明顯降低。
輔助治療對此腫瘤效果較好,是因滑膜肉瘤對放療敏感。滑膜肉瘤既可向區域淋巴結轉移,也可向遠處肺部轉移,對于前者做淋巴結腫物放療后行局部切除,為疾病控制爭取時間,行化療對于微小轉移是有效的。
2.化療
輔助化療偶爾可產生較好的效果,使應截肢的患者得以施行保肢手術。術后化療作為局部淋巴結和(或)遠處部位轉移灶的終治療方法,僅對部分患者有反應,但不能對該病變達到即刻或長期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