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心室率(頻率控制)的藥物
控制心室率可以保證心臟基本功能,盡可能降低房顫引起的心臟功能紊亂。常用藥物包括以下幾種。
(1)β受體阻滯劑
有效、常用和常常單獨應用的藥物;
(2)鈣通道拮抗劑
如維拉帕米和地爾硫卓也可有效用于房顫時的心室率控制,尤其對于運動狀態下的心室率的控制優于地高辛,和地高辛合用的效果也優于單獨使用。尤其多用于無器質性心臟病或左室收縮功能正常以及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3)洋地黃
在緊急情況下控制房顫心室率的一線用藥,目前臨床上多用于伴有左心衰時的心室率控制;
(4)胺碘酮
可降低房顫時的心室率,不建議用于慢性房顫時的長期心室率控制,只是在其他藥物控制無效或禁忌時、在房顫合并心力衰竭需緊急控制心室率時可首選胺碘酮與洋地黃合用。
3.非藥物治療
房顫的非藥物治療包括電轉復(轉復竇性心律)、射頻消融治療和外科迷宮手術治療(徹底根治房顫)。
(1)電復律
是指用兩個電極片放置在病人胸部的適當部位,通過除顫儀發放電流,重新恢復竇性心律的方法。電復律適用于:緊急情況的房顫(如心肌梗死、心率極快、低血壓、心絞痛、心衰等),房顫癥狀嚴重,病人難以耐受,上次電復律成功,未用藥物維持而又復發的房顫。電復律不是根治房顫的方法,病人的房顫往往會復發,而且部分病人還需要繼續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維持竇性心律。
(2)導管消融治療
適用于絕大多數房顫患者,創傷小,病人易于接受。
(3)外科迷宮手術
目前主要用于因其他心臟疾病需要行心臟手術治療的房顫病人,手術效果好,但是創傷大。
(4)抗凝治療
是預防房顫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使用華法林抗凝治療可以使腦卒中發生的危險性降低68%;但是抗凝治療并不能消除房顫,不能改善病人的臨床癥狀如心悸、乏力、心衰等。房顫病人如果有下列情況,應當進行抗凝治療:年齡≥65歲;以前有過腦卒中病史或者短暫腦缺血發作;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左心房擴大;超聲心動圖發現左心房血栓。
抗凝治療一定要有專科醫生指導,抗凝過度可能導致出血,抗凝強度不夠則沒有預防作用,長期應用華法林需檢測國家標準比值(INR),特別是用藥初期,需要反復抽血化驗,許多病人不能長期堅持。華法林的作用很容易受到其他藥物或飲食的影響,劑量的調整不好掌握。對于一些不能耐受華法林的病人可以用阿司匹林或/和氯吡格雷治療。一些無需監測INR的新型抗凝藥物如達比加醇、利伐沙班等陸續在臨床應用。
房顫的預防
房顫一旦發生,隨著病情的發展,由于心房的結構重構和電學重構等原因,房顫會越來越難以治療,所以做好房顫的預防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愉快的心境是房顫的預防中基本的。要控制體重,增加有規律的體力活動,并且做到戒煙、限制飲酒。吸煙是冠心病和肺部疾患的明確危險因素,有研究顯示正在吸煙人群患房顫的風險是從不吸煙患者的2倍,戒煙可以使罹患房顫的風險降低。飲酒也可以增加房顫的風險,飲酒是一些房顫患者發病的明確誘因,有研究顯示飲酒劑量與房顫患病率相關,每天攝取酒精量每增加10克,房顫風險就增加約8%。因此戒煙、戒酒對房顫的預防非常重要。
還要限制或避免服用含有咖啡因的物質諸如茶、咖啡、可樂以及一些非處方藥,謹慎應用某些治療咳嗽或者感冒的藥物,因為這類藥中可能含有刺激物,易促發不規則心律,服用這類藥物前應當詢問醫生或仔細閱讀說明書。
另外,要控制好相關的危險因素。高血壓患者要積極控制血壓水平,并經常監測,使血壓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減少血壓的波動。糖尿病患者通過運動、控制飲食、藥物等方法使血糖達標。冠心病患者要控制好血脂水平,防止心肌梗死的發生。心衰患者積極控制心衰。如果有嚴重心臟瓣膜病的患者,需要及早考慮手術治療。
結語:以上內容就是關于房顫的相關知識,大家在看完之后應該對房顫有了更多地了解,對房顫的病因以及它的治療方法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生活中我們要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注重飲食保養,這樣才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