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又稱為小腸串氣,是一種病癥,即身體的某個臟器通過周圍組織較薄弱的地方而凸起。在臨床上,疝有很多種,如臍疝、腹壁疝、切口疝等。那么疝氣到底是一種什么病呢?誘發疝氣的病因是什么?小兒和老人各自有什么區別?在臨床上,疝氣的癥狀是什么?疝氣的治療有哪些方法?下面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疝氣,即人體內某個臟器或組織離開其正常解剖位置,通過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孔隙進入另一部位。常見的疝有臍疝,腹股溝直疝、斜疝,切口疝、手術復發疝、白線疝、股疝等。腹壁疝多由于咳嗽、噴嚏、用力過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兒過度啼哭、老年腹壁強度退行性變等原因引起腹內壓增高,迫使腹腔內的游離臟器如:小腸、盲腸、大網膜、膀胱、卵巢、輸卵管等臟器通過人體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點或缺損、孔隙進入另一部位。
疝氣的形成和患者的體質有著很大的關系。中醫認為,疝氣病是由于小孩發育不健全,老年人體質虛弱、中氣不足、寒氣、濕氣、濁氣、怒氣乘虛進入導致氣血運行受阻不暢滯留,腹腔內產生負壓,導致腹腔內氣壓增大,迫使腹腔內的游離臟器如:小腸、盲腸、大網膜、膀胱、卵巢、輸卵管等臟器見孔就鉆,也就是說導致疝氣的根本原因就是氣血不暢。
誘發小兒疝氣的病因:
一、先天性因素
1、小兒疝氣男孩的發病率比女孩的發病率要高很多,主要是因為男孩的睪丸是在出生前才通過腹股溝管降至陰囊的,隨之下移的腹膜則形成鞘狀突。如果鞘狀突在嬰兒出生后還沒有閉鎖,或閉鎖不全,會成為較大的腔隙,腹腔內容物就會從這里突向體表,而形成疝氣。又因為右側睪丸下降比左側略晚,鞘狀突閉鎖也較遲,所以右側腹股溝疝氣較多。
2、小兒疝氣也會由于先天發育不足發生,這主要指的是一些兒童的腹壁膜發育不完善、過薄,造成器官容易沖破薄膜向外突出形成疝氣。
二、后天性因素
小兒疝氣形成的后天性因素主要是指由于咳嗽、便秘、哭鬧等動作過大或用力過猛造成腹腔壓力升高導致腹壁膜破損器官外突從而形成了疝氣。
小兒疝氣危害不容小覷,久拖不治將造成嵌頓、絞窄等不良的后果,導致疝內腸段缺血性壞死甚至腸穿孔等情況的發生,小兒疝氣若不及時治療還會導致生殖器官發育不完善,睪丸萎縮壞死,導致終生不孕不育等不可挽回的后果。還有不少小兒疝氣患者由于沒有及時治療,在承受病痛的同時還危及了生命。
誘發老年人疝氣原因
老人腹壁薄弱疝氣是老粘人的多發疾病,主要是因為老年人腹壁肌肉薄弱,同時,會伴有一些慢性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便秘、前列腺增生等癥狀,致使長期慢性咳嗽、排尿困難、排便費力,易使腹內壓增高,推擠腹內臟器向腹壁薄弱區域移位。另外,因心肺疾病、肝臟病患引起腹水,同樣會緩慢長期升高腹壓;肥胖及長期患病臥床等因素,也易致腹壁肌肉萎縮。嵌頓疝還會造成電解質平衡紊亂,這些都有可能危及老人的生命。
疝氣的形成和患者的體質有著很大的關系。 疝氣,即人體組織或器官一部分離開了原來的部位,通過人體間隙、缺損或薄弱部位進入另一部位。俗稱“小腸串氣” ,有臍疝、腹股溝直疝、斜疝、切口疝、手術復發疝、白線疝、股疝等。疝氣多是因為咳嗽、噴嚏、用力過度、腹部過肥、用力排便、婦女妊娠、小兒過度啼哭、老年腹壁強度退行性變等原因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