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五谷養生法之高粱養肝
高粱和大豆都屬于雜糧,但卻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養肝益胃,補氣健脾,止瀉的作用。
滋補吃法
把高粱面炒一炒,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有慢性腹瀉的人,可以持續吃一段時間,會有食療效果。
對于小孩子消化不良可以用高粱大棗散。
高粱米60g,炒香;大棗10個,去核,炒焦存性,同高粱米共研成細末,加入適量白糖,混合均勻。每次6~12g。溫開水送服。
本方用高粱米、大棗益脾胃、止瀉,炒用以增強收斂澀腸作用。主要用于小兒腸胃虛弱,消化不良,少食腹瀉或大便稀溏等。
黃帝內經五谷養生法之小麥養心
小麥入心、脾、腎經,具有養心、益腎、除熱、止渴的作用。 中醫養生也認為它能養心安神、除煩去燥,利小便。
滋補吃法
取帶皮的全小麥熬粥,有助消除煩躁情緒;女性的更年期綜合征、自汗盜汗時,可以到中藥店買一些浮小麥熬水服用。進食全麥還可降低血液中雌激素的含量,從而達到防治乳腺癌的目的。
中醫學當中有一個經典的方劑就是甘麥大棗湯。
甘草10g,小麥10g,大棗30g。加水煎湯服。此方源于中醫養生《金匱要略》。方中小麥養心陰而安心神;甘草和中緩急;大棗補益中氣,并潤臟躁。
三藥合用,甘潤滋養,有養心安神、和中緩急之效。用于思慮過度,心陰受損,臟陰不足所致的臟躁,癥見精神恍惚,時常悲傷欲哭,心中煩亂,睡眠不安。精神病,更年期綜合癥,或神經衰弱辨證屬于心陰不足者也可應用。
帝內經五谷養生法之小米養脾
小米是五谷之首,入脾、胃、腎經,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別適合脾胃虛弱的人食用。要想把五臟養好,首先要把脾胃養好,所以小米是身體虛弱人進補的上品,可以補中益氣、延年益壽。
滋補吃法
熬一鍋小米粥,取上層的米油吃,這是小米粥的精華所在。小米粥有“代參湯”之美稱。另外小米粥還有對失眠有一定的效果,晚上喝小米粥有助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