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武術家
孫祿堂
孫祿堂(1860—1933年)名福全,字祿堂,晚號涵齋,別號活猴。河北望都縣東任疃村人,清末民初蜚聲海內外的武學大家,堪稱一代宗師,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
李景林
李景林,字芳宸,號“廣古川”。生于清光緒十年(1885),河北省棗強縣人。幼承父藝,從學技擊,在家鄉習燕青門及二郎門等武術。少年入奉天的“育字軍”(清朝辦在沈陽的學生軍校)。因他聰穎及武術基礎好,受到軍中“管帶”(清朝軍官的職稱)宋唯一的喜愛。宋唯一是武當丹派一位劍俠,對李景林單傳秘授了武當劍法。八國聯軍入侵中國,“育字軍”解散,師徒從此各奔前程。于塞外得皖北異人陳世鈞(1821-1932)授以劍術。
李書文
李書文(1862~1934年),字同臣,河北滄州鹽山縣王南良村人。一生為人光明磊落,疾惡如仇。他以登峰造極的精技純功,鎮邪惡,御外侮,以武揚威,譽滿海內外。更因其槍法、拳術天下無雙而得“剛拳無二打、神槍李書文”之美譽。
尚云祥
尚云祥(1864年-1937年),武術家,形意拳大師,尚氏形意拳創始人。尚云祥先拜李存義為師,后得郭云深真傳。他體弱瘦小,身高不足1.6米,但卻以“大桿子”、“半步崩拳”、“丹田氣打”及實戰武功名震武林。曾被清朝大內總管李蓮英聘請護院,曾在李存義在北京的沛城鏢局,保定的萬通鏢局主持鏢局。
張策
張策,字秀林,直隸香河縣馬神廟村人(今屬天津市武清區),生于1866年,卒于1934年10月8日,享年68歲。張策自幼習練家傳戳腳、二郎拳、黑虎拳等拳術,后遇游僧金陵笑和尚,學得五猴通臂拳。十二歲那年,因家庭內部原因,遭人暗算,便憤然離家進京,拜楊式太極拳傳人楊健侯習練楊式太極拳二十余載,同時又拜陳慶老和尚習練通臂拳有七八年。張策壯年后又得“祁家門”傳人王占春(京南良鄉北黃新莊人)授通臂拳,王占春大張策十幾歲,因都是陳慶的徒弟,感情甚篤,故平日只以師兄弟相稱,王、張二人相互切磋九載。王占春去世后,張策巧遇一韓姓老道,受韓道長指點練功。至此,張策師承眾家之長,盡得武術奧妙,通臂拳達到登峰造極之境地,成為既精通臂、又善太極的武術大家,因張策經常穿每只二十幾斤重的鐵鞋練功,故被武術界譽為“臂圣”、“鐵鞋”。1934年10月11日北平《民聲報》載:“通臂專家張策諱字秀林,精于技擊……常北走關外,南走齊魯等地,蹤跡所至,名聲大振,曾于沈陽、北平等處設館授徒,以是桃李半天下,門人弟子散走四方,論教張之技藝,均多表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