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武術家之黃飛鴻
黃飛鴻(1856年7月9日-1925年4月17日),原名黃錫祥,字達云,號飛鴻,幼名飛熊。生于佛山市南海區。原籍廣東省佛山市南海縣西樵嶺西祿舟村,
黃飛鴻是清末民初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師 ,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
1924年10月 廣州國民鎮壓商團暴亂,西關一帶房屋被毀,仁安街“寶芝林”受累被焚,資財付于一炬,其長子漢林又告失業,因而憂郁成疾。次年農歷三月廿五日(1925年4月17日),病逝于廣州城西方便醫院。
從父習武
黃飛鴻于公元1856年7月9日,生于廣東佛山[3] ,從不恃強凌弱,堅持以德服人。他歷主摒除門派之閡,能者為師,更是力排重男輕女之見,先收授女弟子和組織女子獅隊的武師之一。
跟隨其父黃麒英于佛山、廣州街頭賣藝。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1886年染疾卒),是故黃飛鴻自3歲開始習武,早得父親傳授,習得虎拳、鶴拳。
黃飛鴻并非廣東十虎之一,廣東十虎分別是:王隱林、黃澄可、蘇黑虎、黃麒英、周泰、譚濟筠、黎仁超、陳鐵志、蘇燦、梁坤)。
黃飛鴻3歲從父習武,13歲隨父鬻技街衢,盡得家傳功夫。
后遇鐵橋三(即梁坤,廣東十虎之一)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飛砣絕技,并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稍后,黃飛鴻隨父于廣州樂善山房設館授徒。
黃麒英謝世,黃飛鴻子承父業成為一代宗師,是當時南派武林中年輕的武術教練。
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軍中技擊教練。相傳其平生絕技有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和瑤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癡”之雅號。
此外,黃飛鴻亦善于舞獅,有廣州獅王之稱。莫桂蘭在林世榮、鄧秀瓊的幫助下,攜黃飛鴻的兩名兒子移居香港設館授徒,傳授黃飛鴻遺技。
賣武生涯
1868年 隨父在佛山、廣州、順德一帶賣武,其間以四象標龍棍勝武師鄭大雄左手釣魚棍法,得“少年英雄”之名。
1869年 在佛山豆豉巷賣武時遇鐵橋三高徒林福成,在佛山隨林福成學藝近兩年,學成 “鐵線拳”和 “飛鉈”等絕技。
1872年 移居廣州,銅、鐵行工人集資為其設武館于第七甫水腳,結束賣武生涯。
武術教練
1873年 十七歲起留在廣州第七甫為銅、鐵行工人授武。
1874年 廣州三欄行(果欄、菜欄、魚欄)中人聘為行中武術教練。
1875年 在西樵官山墟一當鋪夜宿時遇賊人打劫,一人擊退數十人,在當地一時傳為佳話,隨后應邀到在石龍鄉授徒。
1882年 受聘廣州水師武術教練,并考取廣州將軍衙門“靖汛大旗手”一職。
1885年 記名提督吳全美聘飛鴻為軍中技擊教練,停辦廻瀾橋所設武館。
1911年8月 應劉永福邀聘,任廣東民團總教練。
設立醫館
1886年 其父麒英染疾卒。月余后,吳全美去世,飛鴻辭去軍中技擊教練職務,在廣州仁安街設跌打醫館“寶芝林”。
約1877年 另設館于廣州西關廻瀾橋附近教徒授藝兼醫刀傷跌打,三欄教席由梁寬代替。
1888年 黑旗軍首領劉永福賞識黃飛鴻武藝高強、醫術精通,聘為軍醫官和福字軍技擊總教練,向其贈“醫藝精通”木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