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是推掌,把反擊的力量完全打在對方身上,正所謂一招制敵。當然,一個上步推掌并不那么簡單,它還可以應付腹背受敵,因為右腿是半曲狀態,一旦受到攻擊可以單腿跪地。
也可以在推掌沒有制服對方的時候,順勢起腳攻擊對方下盤。而右手在對方的手腕逃脫時,可以立即發起進攻,向前猛攻對方肋部。
第四招抱首縮身。這一招可以看做是個防守動作。在受到對方攻擊的時候,左手由掌變拳,攔住對方,既可以保護頭部,也可以順勢拉住對方進攻的手臂,右手一個向下的沖拳,打擊對方的肘部,同時防護中盤,整個身體緊縮,目標越小,越不容易被人攻擊。
同時右腿腳尖點地,是一個丁步,為的是進退自如。可以在上述防守反擊的同時,用力跺對方的腳面,讓其失重倒地。
如果僅僅把抱首縮身看做防守,根本無法理解少林小洪拳中為什么有6個這樣的重復動作。重復是為了強調,強調是因為重要,有效。
其實這個招式的核心在于就勢打勢。在攻防格斗中,恨的招式應該是躲避時的進攻。在對方攻擊的時候,向后退,左手從下向上撩,是一個截法,把上盤的進攻撥開。右手向下擴,攻擊對方的下盤或者襠部。
第二種用法是,左手從下向上撩的時候,掌變拳抓住對方用盡渾身之力向后拉。身體下蹲,是因為把對方的身體向己方拉,往下拉比向上提或者平拉,省力而有效。
第三種用法。左掌也可以是虛式,做出攻擊對方上盤的動作用以迷惑對方,在對方必然防守,而防守必然暴露門戶,右手之拳迅速下落,攻擊對方的中盤和下盤。這是一個摘拳。
法無定法,小洪拳的任何一個動作不一定非要定勢。要善于應變,化有招為無招。比如在抱首縮身這個招式中,也可以不縮身,只是站著,也可以攻擊對方。
第五招上步推掌。在少林小洪拳中,上步推掌是左右反復訓練,目的為了兩邊遇敵都很靈活。
第六招轉身扳手。這里的轉身有防止對方從背后攻擊的意思。手心通心、屬于火。鼻尖通肺屬于金,手打鼻疼,火到金化,自然之理也。這里轉身后,有一個進腳的動作往往被忽略,這個動作主要是粘法。
前掌后拳,虛步變弓步,原來弓步的那條腿變成了虛步。先用掌推對方,還可以在對方攻擊的時候,手掌迅速向下捉住對方手腕,變成拳頭向后拉,另一只手由拳變成手心向內的掌,用手背猛擊對方臉頰,落點應該在對方的鼻子上,這個扳手用的是甩手的力量。
弓步的那條腿迅速抬起落下,直進橫落,目的還是勾住對方,不讓逃脫。這里用到了一個封法和一個粘法。封法在于掌變拳過程中,封住對方的手。類似猴子摘桃,撥開拉住對方的手臂,在對方的臉完全暴露的瞬間,才能甩手擊中鼻梁。
有人將扳手的手型變成了雞爪掌。其實是個誤解。對于手掌來說,合攏,被對方抓住則不宜崴折,如果手指分開而不幸被對方抓住了一個手指,只要用力崴折,則整場打斗敗局已定,十指連心,那里還有什么進攻防守的機會?
第七招上步推掌。
第八招轉身碰腿。這個動作之前有一個小手花,現在已經被很多人省略掉了。小手花的動作是,身體轉過來后,雙手伸展,手背相對,抓住對方的雙手向內旋轉,然后把對方的雙手分開、架高,用膝蓋攻擊對方要害,當然如果對方逃脫,還可以雙手變掌猛插對方胸部。再次抓住對方的雙手,把對方向自己身上拉,確保膝蓋攻得準、攻得狠。
第八招外擺斜形。這是一個很少在實戰中使用的動作。少林功夫講究抬腳望膝,提膝望懷,反對把自己的腿抬得太高,導致失重。外擺沒有絕對的把握,一般不能使用。這個招式有三種用法。外擺是一個截法,在上一招中,如果膝蓋攻擊對方沒有見效,在雙手抓住對方還沒有松懈的時候,起腳擺向對方上盤,雙手迅速松開,使對方失重倒地。腿抬得高了,上可攻頭、肩,中可攻中盤的胸肋。為了把對方打倒,腿的動作是弧線形出擊。
斜形則是在對方抱住后,雙腿馬步,頭細肩寬,身體下縮掙脫對方的同時,用雙臂的肘部橫掃對方。
第九招壓手縮身。這是一個截法,同時也是防守動作。一手截住對方的進攻,另一只手變拳頭從上向下沖拳,猛擊對方的肘部。身體緊縮既可以在對方抱住后逃脫,也可以在受到攻擊的時候躲閃。同時在進攻無效的情況下,一手護頭,一手防護中盤。虛步的腳可進可退,伺機粘住對方或者猛擊對方腳面。
第十招劈腿斜形。劈腿的進攻性體現在腿上,這也是我們在跆拳道中看到的一個常用的重要動作。手在這里仍然是一個截法,肘部向下化解對方的進攻,同時在劈腿的時候,又保持了身體的平衡。
斜形則和前面的斜形一樣,用肘部、拳頭攻擊對方,是一個與劈腿連環的進攻動作。
第十一招仆步掠手(蹲樁掠手)。一只腳從上向下跺,雙手一前一后,打擊對方肋部。這里有一個粘法,一只腳勾住對方,用手掌猛砍對方腿部的穴位足三里。
第十二招老虎大張口。這個動作雖為防守,實為進攻。在對方進攻的時候,采用一個截法,雙手一上一下,把對方雙手分開,上手可以推對方下巴,在對方中盤露出后,下邊的手可以自下而上掌擊對方陰部。這兩只手一上一下,上陽下陰,上明下暗,陰陽轉換,可攻可防。
第十三招云頂沖拳。這里重要的是一個截法。在對方向后退的情況下,左腿向前,直腳進入對方兩腿之間,橫腳落地,勾住對方,讓對方粘在自己身上,難以逃脫。右手順手抓住對方,把手臂拉過來,逼其露出中盤,左手沖拳攻其不備。
第十四招云頂七星。這是一個典型的進攻動作。一腳上前,目的還是粘住對方,左手用肘部攻擊,同時也是防御動作,虛晃一槍,右手回來護胸。后腳跟上,左手迅速沖拳出擊,使對方一擊即倒。
第十五招馬步單鞭。這既是練習樁功,也是可以在應付兩個對手的時候,雙向攻擊。
釋永信大和尚在談到少林功夫的時候說過,武術一詞代替不了功夫,武術只是功夫的一部分。武術僅限于強身健體、增強人的意志,讓人勇敢、堅強、充滿活力,但也只限于此。
現代人提到武術,就想到國家規定套路,也就是樣板武術。少林功夫除了武道、禪道之外,還包括四個部分,即基本功、套路、技擊和功夫。樣板武術只是在基本功和套路方面多加了幾個騰空和旋轉動作,沒有技擊、功夫、武學、武道,自然也不可能有傳統功夫。
大和尚的論述非常精辟,我們不妨順著這個思路,把認識具體到小洪拳上。先說基本功,對于少林功夫,尤其是小洪拳來說,基本功主要有兩項,一個是拍打功、一個是樁功。
根本不需壓腿,也不需要練習打踩腳(手臂放平,一條腿向上踢,腳尖踢至手掌)、更不需要翻跟斗、打旋子。
少林功夫的樁功是為了讓人站的更穩,夯實下盤和根部,正所謂樹無根必倒的意思。拍打則是訓練自己的抗打擊能力,所謂打人先挨打。
在兩人對壘的情況下,上盤攻擊上盤,下盤攻擊下盤,距離近,所用時間短。抬腳撩陰,手法護心。要明白每個動作的攻擊目標,保護對象。
腳的攻擊點在對方下盤,我們不需要把腳踢得那么高,抬腳望膝,提膝望懷就是說踢腿不要讓自己失重,不要把另外一條腿暴露給對手。
所以現在的打踩腳(手臂放平,一條腿向上踢,腳尖踢至手掌),應該叫做“打彩腳”,好看而無用。
用少林功夫的術語,這樣出拳發掌踢腿的招式太直了、“老”了。強弩之末,力氣將盡。與此相對應的壓腿、大劈叉同樣完全不符合少林功夫的直而不直、曲而不曲、滾入滾出的特點。
至于翻跟斗、打旋子更是體操動作。我們都知道,在攻防格斗中,不可能有時間讓你做這些花法虛式。翻跟斗、打旋子的時候,只要有很小的外力,足以人仰馬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