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神經性厭食
一種以厭食、嚴重的體重減輕和閉經為主要表現而無器質性基礎的病癥。西方青年女性中患病率為10%。
患者常因害怕發胖破壞體形而節制飲食甚至拒食;在情緒上孤立,回避親屬;雖然體重減輕仍認為自己過胖,避免飲食;
進行過度的體育活動;通過服藥抑制食欲,甚至服利尿藥和瀉藥。
體重減輕甚至達惡病質程度。
患者常有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表現為閉經、低血壓、心動過緩、體溫過低以及貧血水腫等。
梅奧醫學研究組指出,神經性厭食病人有多種胃電生理和神經激素的異常,如胃節律障礙的發生增加,胃竇收縮受損,固體食物的胃排空明顯遲緩等,這些紊亂可能與患者餐前飽感、早飽和餐后不適胃脹氣等癥狀有關。
6. 腸易激綜合征
以大便習慣改變為主要特征,是常見的胃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
在西方國家占胃腸病門診的50%。
患者年齡多在20~50歲,老年后初次發病者極少。
女性多見,過去稱此癥為結腸痙攣、結腸激惹綜合癥、粘液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結腸功能紊亂等。
目前認為如果患者具備以下條件可以診斷為腸易激綜合征。(1)腹痛,排便后緩解,伴有大便次數和性狀的改變。
(2)排便異常。
有下述表現2項以上,如排便次數改變,大便性狀改變,排便過程異常,排便不盡感,粘液感。
患者常伴有腹部脹氣和不適。
腸胃功能紊亂患者飲食
1)注意食用具有營養的食物。
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及高維生素食物,保證機體的各種營養素充足,防止貧血和營養不良,對貧血和營養不良者,應在飲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質和血紅素鐵的食物,如瘦肉、雞、魚、肝、腰等內臟。
高維生素的食物有深色的新鮮蔬菜及水果,如綠葉蔬菜、西紅柿、茄子、紅棗等。每餐好吃2--3個新鮮山楂,以刺激胃液的分泌。
2)注意食用酸堿平衡。當胃酸分泌過多時,可喝牛奶、豆漿、吃饅頭或面包以中和胃酸,當胃酸分泌減少時,可用濃縮的肉湯、雞湯、帶酸味的水果或果汁,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幫助消化。
3)要避免引起腹部脹氣和含纖維較多的食物,如豆類、豆制品、蔗糖、芹菜、韭菜等。
總結:經過上述的詳細講解我相信大家都會有收獲,或多或少吧,患者對腸胃功能紊亂的了解越多,有助于患者的康復,如果患者有時間的,就可以多看一些相關的文章,來增加自己的知識,有助于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