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雙方各得3分時為“平分”,平分后,凈勝兩分為勝1局。
還有一處讓我們奇怪的就是網球與眾不同的記分方式。在我國,網球比賽曾用阿拉伯數字0、1、3、4代表各分球的得失,而所有的國際網球賽都系用英語單詞Love,以及數字15、30、40分別表示0、1、2、3、4,這使人頗為費解。
為什么要用Love(英文“愛”字)來代表呢?原來,這是根據法語“蛋”(I’oeuf)這個單詞的發音而來的。法國人和中國人都把蛋比作零。網球運動早在法國開展時,人們畫一個橢圓表示一分未得。而網球傳入英國后,英國人聽到法國人用I’oeuf(勒夫)這個發音來代表零,于是他們就在本國語言的詞匯中尋找與I’oeuf 發音接近的單詞,后來Love就用來代表零了。
以15為計算單位也曾是一個謎。15、30、40這三個數字決不是由人們隨意選用的。一位名叫琴·高斯林的人經過研究后認為,這三個數字一定是當時那些打網球的人所熟悉或使用的測算單位,是參照天文的六分儀而來的。六分儀于1/6個圓一樣,共有60度,每分又分60秒。當時的網球賽每局就有4分,4個15分為一度,和4個15度構成1/6個圓一樣,采用15為基數以計算每一分球的得失。至于45改成40,是為了報分發音的簡便。早期的網球賽每盤為4局,每局有4分,17世紀初改成了每盤6局,這個規則至今未變。
一盤
(1)一方先勝6局為勝1盤。
(2)雙方各勝5局時,一方凈勝兩局為勝1盤
決勝局計分制
在每盤的局數為6平時,有以下兩種計分制。
(1)長盤制:一方凈勝兩局為勝1盤。
(2)短盤制(搶七):決勝盤除外,除非賽前另有規定,一般應按以下辦法執行。
A.先得7分者為勝該局及該盤(若分數為6平時,一方須凈兩分)。
B.首先發球員發第1分球,對方發第2、3分球,然后輪流發兩分球,直到比賽 結束。
C.第1分球在右區發,第2分球在左區發,第3分球在右區發。
D.每6分球和決勝局結束都要交換場地。
短盤制的計分
(1)第1個球(0:0),發球員A發1分球,1分球之后換發球。
(2)第2、3個球(報1:0或0:1,不報15:0或0:15),由B發球,B連發兩分球后換發球,先從左區發球。
(3)第4、5個球(報3:0或1:2,2:1,不報40:0或15:30, 30:15),由A發球,A連發兩球后換發球后換發球,先從左區發球。
(4)第6、7個球(報3:3或2:4,4:2或1:5,5:1或6:0,0: 6) ,由B發1分球之后交換場地,若比賽未結束,B繼續發第7個球。
(5)比分打到5:5,6:6,7:7,8:8……時,需連勝兩分才能決定誰為勝方。但在記分表上則統一寫為7:6。
(6)決勝局打完之后,雙方隊員交換場地。
結語:上面就是給大家介紹的一些關于往期肚餓一些知識,它的由來,起源發展,以及各種方面的技巧等等,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平時的時候也可以和同伴們一起來進行對打,不僅提升球技,還能磨合與朋友之間的友情,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