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太極拳如何做到松
1、思想人靜
心靜才能體松,體松也才便于心靜。兩者互為其根,互相作用,相輔相成,是辯證關系。如果練拳時邊練邊說話,不僅會使動作紊亂,內氣外散(“內練一口氣”),而且身體也很難放松,既達不到養生目的,也不利于技擊。
因此,練拳前一定要做好各項準備,從預備式開始,就要屏棄一切雜念,物我兩忘,將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練的套路上,鎮定、沉著,專心致志,靜心演練。
2、用意識引導行動,這是太極拳的運行法則
拳論說:“意氣君來骨肉臣”、“用意不用力”。意是一身的統綱。前輩講:“沒有意,只有形,就是體操。”
因此,行拳中一切動作都應由意念支配,以意領先,以意行氣,以氣運身,這樣,全身的筋、骨、皮、肉和肌腱、韌帶才可得到徹底放松和舒展。
3、順應陰陽,順應自然規律,陰陽相和
一切動作都應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動”,而非故意做作。動靜相兼,虛實結合,曲直互用,蓄發互孕,剛柔相濟。每個動作都應在規律的架構內活動,既不能不到位,也不能超越其界限。
要掌握好分寸,適可而止,不能隨心所欲或反序亂序,務使動作平常自然,輕松愉快,圓潤和諧。
4、“慢中求功”,這是太極拳與其他拳種的一個重要區別
演練時一定要以緩慢的速度進行,不急不躁,沒有對快速、猛烈的追求,不僅不以"速度取勝",而且還應"以慢制快",只有這樣,才容易便身心放松,沒有緊張的心理和情緒;才能不用僵力、拙勁、犟勁,使肢體像春風楊柳一樣,綿綿不斷地向前行進。
5、適量運動,做到科學合理,安全實效,不要負重鍛煉
如果運動過量,身體不僅不會感到輕松,反而容易造成不應有的損傷。要因人制宜,量力而行,把握好運動量。初學者要由簡而繁,由易而難,循序漸進,不可貪多求快,急于求成。
老年人和體質較差的對高難度動作不要強求,不要與年輕人攀比,這樣,才能有益于身心,延年益壽。
學拳步驟
一、掌握拳理
太極拳拳理細微,法則嚴密。從皮、毛、骨、肉、筋、絡、氣、血、五臟六腑處處有法則,有規矩。例如"意氣君來骨肉臣"的拳理是什么意思?要在明白的基礎上來把握要領。
各部位的拳理弄通后拳自然好練。自己就知道應怎么做,應怎么讓身體的各部守法。各部位應做到什么標準或要求,都要問為什么?做到真正的明白。如果你管不住自己的部位,那你不可能管住(打擊)別人,那對方必然管住(打擊)你。
學習太極拳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多人為了急于求成,終是一事無成,在生活中也會很失敗。
二、學會站樁
站無極樁,調整自己的身體,把練太極的要求先練進體內。如神要守住,心要靜,提頂吊襠心中懸,松肩沉肘氣到丹田。裹襠斂臀含胸實腹。舌頂上顎等要求,確實進體,把這些法則及要求都守住了,再進行下一步。
三、走太極步
走太極步,也叫行樁。在練習太極步時,法則要求可能你又守不住了,但必須守住。它和站樁的要求是一樣的,只是腿在走步在行。走時身體決對要平穩,不能忽高忽低,平視10米左右。當然,走行樁有走行樁的標準和尺寸,這些都要把握好。
四、盤架
太極步練成后開始盤架。太極步練成給盤架和推手技擊打下了深厚的基礎。盤架時,式子不要貪多,應練好一個式子,沒病式之后再進行下一個式子。按頂、扁、丟、抗,四病去查找自己。然后再找放松、舒展、大方、自然。
結語:綜上所述,現代人練習太極拳有很深刻的意義,太極拳不僅是門武術,也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通過學習太極拳能提高心理素質,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太極拳對和諧社會的構建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