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手切忌僵硬緊促
手指要自然舒展,握拳時亦不能用力,需要有松柔之意,只要從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依次卷曲使指尖與手心相接觸時,以拇指梢節壓在食指及中指的中節上就行了。所謂太極拳的拳是空心拳,就是此意。>>>男人堅持練此功讓前列腺更強壯
三要含胸拔背
胸部略有內含,猶如貓在捕捉老鼠時必使身體盡量卷縮。我們在跳躍運動之前,胯、膝、足三部關節必作屈曲,假設不如此,即不能實現撲出與跳起的行動。
正確的拔背姿勢是有意識解除肩背肌肉的緊張,在思想上想著大錐的周圍,約有一個手掌大小的皮膚,能與貼身的衣服相互貼在一起就行了。孩子可能不知道這個地方,大人要給他指點出來。
四是練拳時要頂腰
歌訣有云“身形腰頂豈可無”。如云手、摟膝拗步、斜飛勢、海底針、高探馬等式,都須腰部挺拔,好比指南針一樣,針動而針軸不離原位。不能貓腰,貓腰就是低頭聳臀,腰部不挺,失了重心。這樣容易造成呼吸不暢。
五是太極拳對于腿部的要求
首先要做到虛實分清;其次要動作輕靈且有柔韌性;第三要做到平衡穩定。對孩子來說,只要動作不是別別扭扭的就行了,時間長了自然就會如行云流水一般。
呼吸要求呼吸是太極拳的重要內容。關于打太極拳時的呼吸,概括起來基本上有兩種方法,一是自然呼吸,二是拳式呼吸。
自然呼吸就是不要過分注意呼吸和拳架、動作的配合問題,在做好拳勢動作基礎上,呼吸以自然、舒服為宜,幼兒宜用這種方法呼吸。
太極拳在我國甚至在國外流傳極為廣泛。它強調和諧完美,重視“天人合一”等中醫學理論,動作柔韌、穩定、緩慢、連貫,并涉及到全身各肌群和關節。
練習時,強調用意引導動作,安詳中兼帶全神貫注,動作和呼吸自然配合,全身肌肉需保持一定的放松和勁力內蓄等,通過練形來達到健神的目的。“形與神俱”、“形神合一”,是思維敏捷的前提,所以,從中醫學角度講,太極拳有利于健腦益智。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練太極拳時,可能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對神經系統產生積極影響,從而起到健腦益智作用。
(1)練太極拳能在大腦皮質形成一個特殊興奮灶,而其他區域則處于抑制狀態。練太極拳時,要求精神貫注,意想小腹(即意守丹田),排除雜念,即要"用意不用力"和"心靜"。
這種意識和身體鍛煉相結合的方法,都是在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提高的情況下完成的,它使大腦皮質功能區形成一個特殊興奮灶(即興奮集中在很小的一定區域),而其他區域則處于抑制狀態。
這樣就使大腦得到充分休息,可以打破疾病的病理興奮灶,修復和改善高級神經中樞的功能,起到健腦強身作用。
(2)練太極拳,對植物神經系統產生良性影響。練太極拳時呼吸較深,可對植物神經系統的機能發生影響(據上海醫科大學生理教研室動物實驗證明,呼氣時副交感神經興奮,吸氣時交感神經興奮),從而可使植物神經系統活動紊亂得到調整和改善。
(3)練太極拳還有利于提高人體動作的平衡性與協調性。太極拳動作的協調性和平衡性要求較高,這對神經系統是一種鍛煉,有利于平衡和協調動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