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是太極拳的提升階段,是每個習武者的夢想。練習太極推手需掌握以下三步勁,練好這三步勁有助于修煉散手。太極拳教學對太極推手的學習方法有詳細的講解,下面我們先學習一下太極拳教程吧!
太極推手的三步勁
太極拳是門武術,武就是動,術就是技術,因此,學習一門武術需掌握學習技巧,習太極推手也是如此。
第一步先練化勁
在初學推手時先練“四正”推手的擁捋擠按。練拳推手無論何時都不能丟了勁,例如,推手時如無棚勁,搭手就會被對方壓癟。棚勁是向前向上的斜線動作;捋勁是向自身左后右后再向上的牽引斜帶動作。
擠勁是一種向前向下或橫斜的壓迫勁;按勁是一種向下向自身左后右后沉帶的勁。在推手應用時,對方用掤勁向前向上擁來時,我就向自身后方或后上方用捋勁引帶對方使其失去重心,來破解對方的掤勁。
習太極推手重要的不是如何發勁,而是先想辦法化勁,將對方的力變成自己的力,以被動變主動。
如對方不想被我捋出,就用向前向下的壓迫勁加到我身上或手臂上把我擠出去,也就是對方用擠勁破解了我的捋勁。當對方用擠勁擠我時,我又用按勁來化解對方的擠勁。這就是吳式太極推手一攻一守一進一化的掤捋擠按四正推手。
從以上四手來看沒有一個頂勁,而是練的化勁。勁方來勁后,順著對方主力前攻的方向用斜線動作化解對方的來勁,練到快進快化慢進慢化,無論快慢即勁力大小都能化開了,化勁的功夫就基本成功了。
第二步練內勁
內勁是混厚的、沉淀淀的、軟綿綿的、威力極大的意氣力凝聚到一起的綜合體。在推手時,對方感到既沉又軟的無形力量壓在接觸點上,被欲進不能欲退困難的勁控制著。
內勁的形成與氣沉丹田緊密關聯,練好內勁能修煉內功,在體內形成氣流,打通身體各處經絡。
這就是內勁或叫太極勁。《拳論》說兩肩松開兩肘沉下,兩肢前節有力。實際是肩井穴松氣到肘,曲池穴松氣到手,勞宮穴松氣到對方的腳后跟,使對方失重。
再具體一點說肩井穴好比一個漏斗,倒上水,水自然流到了曲池穴,曲池穴好比有個開關,打開開關水就流到了手,每次推手都有意識地這樣練習,這種內勁功夫很快就會練成,運用到推手或技擊上威力就大了。
第三步是意勁
練太極拳全憑心意用功夫,盤拳推手本身是在練形練意,意勁不光盤架子用意,推手技擊上更注意練意,意勁是很高級的勁,只有練到懂勁后而自知了,這時才能體會出真正的四兩撥千斤的意勁來。
太極推手練習要點
進退步法要領一
兩腿進退步距以能保持自己重心穩定為宜,不可過大過小。橫距以本人兩胯寬度為準,兩足不可落在一條直線上,以免影響步法穩定。進退根據對方動勢,略緩隨;切勿單調地直線進退。
進退步法要領二
行進要保持一定水平,不可忽高忽低。向前一步扣腳要低,幾乎是擦地而行;出腳勁點在腳踵,落步則似踩物。
退步略高,支撐腿要松柔,身軀重量要落在足心涌泉,與地相吸,如同長在地上一樣。
進退步法要領三
在練習太極拳的步法的時候,首先要做到兩條腿能夠分清楚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