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簡化太極拳動作要領
1.求簡是求精的基礎
求簡是求精的基礎。簡而化之,是練拳的簡約之道。簡才能使意念清凈專一,簡才能精神精力集中,簡才能身心徹底放松,簡對練功、修心養性有百益而無一害。
大腦的平衡調節,潛能的開發都需要通過千萬次簡約的復制和刷新,才能增強記憶,舉一反三,熟而生巧,習慣成自然。
多而雜,雜而繁,會引起大腦思維混亂,增添煩躁煩惱,注意力難以集中,影響靜練、靜修、靜養;以動制靜、以靜制動、動靜相濟,忌的就是煩躁。
要深要精,就得從簡開始。作為資深的武術家,他們都是在不斷簡練中,精練一兩項后,再博采眾長,達到一通百通、爐火純青。對大部分武術愛好者來說,首先要求簡不求多。學得多雖然無可非議,但多了難以規范、難以精到。不規范不精到又有何用呢?
事實上,不管是什么樣的太極拳,歸根結底,都只有十三勢八法五步的內容,因而在學習的時候,求簡能夠大大降低我們學習的難度。另外,太極拳的很多拳理,歸納到一起的話,也是很簡單的內容,因而簡是太極拳學習的基礎。
2.求簡是求精的必然
“太極十年不出門”,說明太極拳功夫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化十年時間去學會所有的太極拳就能達到的,而是要通過正確規范的方法和途徑,經過反復的修行修煉,達到可以“出門”的程度。
其中簡練精練就是“太極十年不出門”的訣竅之一。究其大成者,不是學得多,而是學得簡,然后是學得深,學得精。
李經梧向楊禹廷老爺子學拳,一個起勢竟練了將近9年之久;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悟的是母拳之簡;楊式太極拳的創新,更在于刪繁就簡;二十四式引領出太極拳的一片繁榮等等,無不印證著求簡是求精的必然。
什么是絕招?拳家說:“把你喜歡的一招,經千萬次的錘煉,就是絕招。”可見簡練的重要。由此而想到日本人把八式太極拳改為五式,這奧秘亦在至簡。
二十四式太極拳被稱為簡化太極拳,可想而知,其創意也在于至簡。只要用心去練,練上五年十年,就會慢慢地品味出其中的內涵和奧妙。練一天,有一天的體會,練一年有一年的感悟。
經過五年、十年甚至終身的反復錘煉,才能練出松柔、松化、松無、虛靈、虛無的一片天地,才能悟出博大精深的奧秘。
事實上,如果練習者能夠把二十四太極拳的所有動作、所有要領都學好、練熟,能夠充分展現太極拳的拳理的話,那么對于其它太極拳套路的學習就會簡單很多。這就是一通百通的道理,一法成則萬法成。
簡練能促進精練,使習練者有更多的時間和充沛的精力,去強化基本功的訓練。比如調身、調心、調息的研習。
步法、眼法、身法等基本功的訓練;陰陽虛實、松柔松空,沉肩松腰,虛領頂勁,含胸拔背等細練精練,其理歸一,都是簡而化之所得。反之,忽視簡單的基礎訓練,只能是無數套路的機械堆積,無精可說,無功可言。
3.求簡是博學之道
簡不是單一的簡,而是博學博知的簡,是與太極之道完美結合的簡。博學博知,與一味追求套路練得越多越好應當別論。
太極拳是文化拳、哲學拳,太極拳文武同源,其技擊和養身是一體的,是文太極和武太極的合一。文,就是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
易經的哲理,老子的生命學說,三教的修心養性,中醫道的陰陽辯證施治和臟腑經絡學說等,都是至簡的重要內容和法寶。
博學博知,是大道至簡至精又一層面上的簡。簡的是文武同修,精的是拳道合一。歷史上許多武術大師,據說只練一兩個套路,而套路習練的終目的,亦是不使功夫衰退的一種保養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