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身各部分骨骼肌的周期性的收縮與舒張,可以加強靜脈的血液循環,肌肉的活動保證了靜脈血液回流,及向右心室充盈的必要的靜脈壓力。呼吸運動同樣也能加速靜脈的回流。
例如,吸氣時胸廓的容積增大,內部的負壓增高,結果上下腔靜脈的壓力減低,靜脈回流加速。提高了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機能,改善體內各器官之間的協調活動,使神經緊張度增高,各器官組織的供血、供氧充分,物質代謝也得到改善。
第三,練太極拳對骨骼、肌肉及關節活動的影響很突出
以脊柱為例,練劍時要求“含腸松腰拔背”,“腰脊為第一主宰”等,這說明練太極劍與腰部活動有著密切關系。經常練習太極劍,無論對脊柱的形態和組織結構都有良好作用。
除此之外,經常練習太極拳對脂類、蛋白類以及新陳代謝等方面都起著練好的作用。
第四,練太極拳對血內膽固醇含量下降
血中白蛋白含量增加,對動脈硬化的癥狀大大減輕起著很好作用。由于神經系統可以改善其他系統的機能活動,因此它可以預防并治療某些因神經系統機能紊亂而產生的消化系統疾病(運動、分泌、吸收的紊亂)。
通過練習太極劍及呼吸運動對胃腸道起著機械刺激的作用,也能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環,因此可以促進消化作用,預防便秘。
不管是三十二太極劍,還是二十四式太極劍,它們都是一種合乎生理規律,輕松親和的健身運動。
它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良好的影響,加強了心血管與呼吸的功能,能減少體內淤血,改善消化作用與新陳代謝過程。所以從醫學的觀點來看,它是一種很好的保健和醫療方法。
練太極拳的注意事項
一、扎扎實實練好基本功
在太極拳功法中,腰功是其重要的基本功之一。針對初學太極拳不會用腰或練拳多年仍不會用腰者,必須堅持不懈地進行基本功練習。
筆者在選擇練腰的基本功法上,主要學練的是俯腰、涮腰、扭腰、擺胯、抖擻等,并以上述功法作為熱身練習磨練多年,漸漸增長了腰勁。
除此之外,還針對自身情況選擇拳勢中某些技術性較強、典型的用腰動作進行練習,如云手、野馬分鬃,以及陳氏太極拳中發勁動作等。
通過單勢練習,學會腰走圓形、S形、8字形,以及腰走小圈,手走大圈等“腰之運化”的技能技巧,為練好太極拳奠定了基礎。
二、以中正為本
太極拳要求行拳要緩慢均勻,形態上要求上輕下穩中間活。中間當然是指腰間。活,是指腰的運化要靈活。而這一切,都要以上體中正為根本。
只有保持上體中正,才能使腰胯放松,才能使縱軸免受外力擠壓,也才能保證腰的靈活運轉。
因此,練拳時必須遵循身法要領,注意虛領頂勁,含胸拔背,頭正、項豎、沉肩、肘墜,使腰間始終保持松豎狀態,而沒有絲毫“額外負擔”,以便隨時發揮其“主宰”作用。
結語:綜上所述,練習太極拳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練太極拳能加快血液循環,心臟不會有供血不足的現象。總之,練太極拳的好處非常多,練太極拳能提高新陳代謝,排出體內毒素,防治疾病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