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松而有沉
太極拳是講究辯證的,松絕不是一攤泥,沒了形,而是松而有沉,不能懈。懈則浮飄,散而無根,沉則輕靈穩固而有力,身軀形成上虛下實,胸空腹實的狀態。
十一、悟隨
悟隨悟出上引下隨。練太極就是要上引下隨,左走右跟,周身一體,“上下相隨,一氣貫通”。不能左行右停,上動下滯,各不牽連相關。四肢百骸必須做到“一動無有不動”和“一靜百靜”。
形成規律后,就不致產生顧此失彼,瞻前不顧后的現象了。
拳論說:“上欲動,而下自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部應之;中部動,而上下和之;內外相連,前后相需,所謂一處貫之者,其斯之謂“歟”。周身相隨,而后自通達于“不假思索,不煩擬議,誠不期然而已然”的境界了。
十二、悟恒
悟恒就是悟出想天天練,持之以恒地練。大多初學時,表示態度誠懇,決心堅強,一旦學之拳路皮毛,思想上則認為已經學會了,學習勁頭也就松了一口氣。殊不知,這才是長征道上邁出的第一步,其中深奧和樂趣必須長期堅持鍛煉,逐漸領會而獲得。
由于松了一口氣,過些時期又覺得這也沒有啥,枯燥無味,練不練就是那么一回事,慢慢就會形成想著就練,不想就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汗白流下去。甚至后根本不練,忘個一干二凈。
其不知以往耗時費神之可貴,流汗之可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意亦在誨人“貴在堅持”。
雖然要求我們每日堅持鍛煉,但根據個人的身心健康,心情舒暢等情況來決定,可長可短,但每日不得間斷。總而言之,每日鍛煉,量力而行,不可過量。過量時,反損身心。當你有所領悟,覓得奧秘,那就樂在其中,欲釋而不能了。
十三、悟虛
悟虛就是悟虛靈境界。
1、心腦虛靈
心腦虛靈是練習太極拳上乘境界的關鍵。“惟虛則靈”,乃指練拳高境界的切身感受,相當于老子“致虛極,守靜篤”,是一種甚深的入靜狀態,而不是勉強有為的意念求靜。
強用意念求靜,難以做到心的虛空,必須要撤除意念,自然地入靜,方能做到心腦虛空。心虛空就必然入靜定,入靜定則心身必然就靈。
由于大腦真正處于虛空的狀態,自然的狀態,處于無念、無相、無住、無執、無染的虛靈狀態,這時除卻了思維的負累,思維便呈高度單純集中的沉思或冥想境界。
這時知性活動停止,連耳目感官也由外通轉向內通,大量閑置的腦細胞被激活,協調工作,形成很高的相關性和高度的有序化,導致思維能大幅度跨躍,機體反應異常敏捷,而內外各種刺激作用的干擾則被抑制,使大腦活動進入佳狀態。
2、虛靈境界
這要靠平時積累的修養功夫,就是以直養而勿害,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即“以虛靈之心,養剛中之氣”。另外,用意念過度,顯然易產生適得其反的后果。而完全不用意念,對初學者來說又是難上加難。
就境界而言,所謂無極,不過是指入靜到了極深境地、當時無意念活動的一種身心狀態。所謂太極,是無極狀態的延續,靜極必然產生內動,心腦的混沌態必將產生靈感,而這將生未生之際和這種狀態之延續的重要時機稱做太極。
所謂虛靈是指心腦空虛,,是一種入靜境界功夫,。進入這種虛靜、空靈的狀態,就是人體佳功能狀態。
結語:綜上所述,修煉太極拳要懂得悟,只有悟才能解決在練習中遇到的所有問題。太極拳現在不僅是體育運動,更是一項養生運動,現在人們面臨的不再是經濟和饑飽的問題,而是身體健康的問題,練習太極拳對養生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