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中醫院醫生陳寶和向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頻道《直播山東》記者介紹:“春節期間見得比較重的病人就是由于吃得比較多、吃得比較涼,造成胃腸功能紊亂引起腹瀉、嘔吐,再就是急性胰腺炎。暴飲暴食容易造成急性胰腺炎,特別是含脂肪比較高的,油脂比較高的這一類病人多一些。”
醫生提醒,要想遠離肛腸疾病,平時生活細節呵護也非常重要。應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飲酒;保持早、中、晚一日三餐基本定時定量,且用餐時間不能太長,也不能吃得太飽,這樣可減輕腸胃負擔。另外,多運動,避免久坐久站,保持好心態等也對身體健康有好處。
食物消化
人進食后,首先食物通過口腔的咬碎、咀嚼后咽入食管,再推入胃內,在胃中,食物與胃內容物徹底混合、儲存,成批定量地經幽門輸送達小腸。蛋白質在胃內被初步消化,而高脂溶性物質,如:酒精在胃中被少量吸收,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電解質等物質被完全消化吸收的場所則在小腸。小腸內壁表面存在環形皺折,在多種消化液的輔助下,營養物質在小腸被充分完全地吸收,后形成的食物殘渣在大腸停留1-2天,吸收掉每天約1500-2000ml的剩余水分,經腸蠕動,將其以糞便的形式排出體外。暴飲暴食就會完全打亂胃腸道對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節律。
在食物的消化吸收中,一些附屬器官發揮著同樣重要的作用。胰腺內分泌胰島素調節血糖,外分泌多種消化酶,胰淀粉酶消化碳水化合物,胰脂肪酶消化脂肪,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消化蛋白質。肝臟如同一個龐大的生化加工廠,肝細胞參與各種物質的代謝和合成,包括酒精的代謝,而且每天分泌約600-1200ml的膽汁,經膽管排泌進入膽囊儲存,需要時排入十二指腸,幫助脂肪的消化。暴飲暴食則會在短時間內需求大量消化液,明顯加重附屬消化器官負擔。
胃腸壁中存在完整的神經系統網絡,其中腸肌間神經叢控制主要的胃腸道動力,腸粘膜下神經叢控制主要的粘膜感覺功能,進食后食物刺激粘膜下感覺神經細胞釋放神經遞質,“通知”肌間運動神經細胞,對胃腸道運動進行調控,保證人體每天規律的食欲和排便。過年前,人們工作變得更加忙碌,整天除了工作還有很多應酬,許多人整天泡在酒局、飯局中,暴飲暴食,生活極度不規律,情緒亢奮、精神緊張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導致胃腸道動力—感覺系統失調而致病。
不良后果
暴飲暴食后會出現頭暈腦脹、精神恍惚、腸胃不適、胸悶氣急、腹瀉或便秘,嚴重的會引起急性胃腸炎,甚至胃出血;大魚大肉、大量飲酒會使肝膽超負荷運轉,肝細胞加快代謝速度,膽汁分泌增加,造成肝功能損害,誘發膽囊炎、肝炎病人病情加重,也會使胰腺大量分泌,十二指腸內壓力增高,誘發急性胰腺炎,重癥者可致人非命。研究發現,暴飲暴食后2小時,發生心臟病的危險幾率增加4倍。發生腹瀉時,老年人因大量丟失體液,全身血循環量減少,血液濃縮粘稠,流動緩慢,而引發腦動脈閉塞,腦血流中斷,腦梗塞形成。一旦出現上述不良后果,也不必驚慌失措,癥狀重者應及時就醫,進行正確處理,以防延誤。
飲食紊亂的治療
一般情況下,女性發生飲食紊亂是需專家的幫助的,然而自己的在其中起的作用也是很有效果的,而認知行為療法尤其有效,尤其為如果病人治療的很早,家庭咨詢、心理療法、上門治療、抗抑郁藥也都有效。英國一項試驗研究,教給厭食癥患者的父母一些心理療法技巧,這使得重新住院率更低(10%),所以英國和美國正在進行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但是,因為家庭功能障礙通常是激發飲食紊亂的原因,所以這個需要父母大量努力的療法不太可能對每個人都有效。關于健康和營養的教育會有幫助,但是終還是取決于病人自己的決心。她們需要學會怎樣去改變她們的行為,怎樣重新訓練她們的身體來識別是否過飽,養成正常的飲食習慣,使她們遠離食物癮。重要的是,她們需要去除關于個人體重對個人影響的障礙思維和感覺,調整負面的身體形象。
總結: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我們現在的生活健康問題已是不容忽視,在這至關重要的節日里,我們也應到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安全,全家團圓和樂,切記飲食結構的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