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的關鍵,就是在于勁力的把握,不要太依賴蠻力,需要掌握技巧。
推手練功指導理論有王宗岳宗師“太極拳論”、“十三勢”、“十三勢行功歌訣”、“打手要言”、“打手歌”等。
推手練功不論男女均可進行,體強體弱皆宜。
發放手
推手練功具備一定功夫后,雙方彼此約定,可以利用擁、捋、擠、按、采、捌、肘、靠八勢進行發放手功夫練習。由于君子相約,故發放手練功比較文明。拳論“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勁以曲蓄而有余”,“曲中求直,蓄而后發”,“如皮燃火,如泉涌出”,都是發放手功夫練習的經典理論指南。
對于以上要領,我們要好好的揣摩和把握。
發放手練功指導理論有“十三勢行功心解”、“五字經訣”等。
發放手練功適合于推手功夫有素者進行。
斷手
余功保先生大著《太極拳精選辭典》日:“斷手,太極拳技擊形式之一。技擊過程中雙方手臂沒有較長時間的相搭動作,進行斷開式的攻防,接觸均在瞬間完成。”斷手較技中雙方“驚彈、抖擻、鉆翻、擰裹、螺旋、崩炸”六合之勁皆可應用。
斷手較技旨在爭高低、論勝負,但習練者必須掌握分寸、點到為止。斷手練功指導理論有“十三字行功訣”、“十三字用功訣”、“八字法訣”、“虛實訣”、“亂環訣”、“陰陽訣”、“十八字訣”、“五字經訣”、“六合勁”、“十三法”、“五法”、“八要”、“全力法”等。
斷手練功適合于年富力強者進行。
散手
雙方較技,擊打、擒拿、分筋、點穴、鎖扣、節閉,為了取勝而不拘任何形式,是為散手。散手較技,“當場不讓步,舉手不留情”,“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其一;“心狠打心良,手毒打手善”是其二。“心毒、眼毒、手毒”,謂之“三毒”。
散手較技“武不善作”,專攻對方要害部位,因此難免傷殘,故為武者不取和不為。現代散打搏擊為了安全起見,或戴護具以保護,或訂規則以限制,這是完全正確和必要的。
散手練功指導理論有“太極拳全體大用訣”、“太極拳散手秘訣”等。
推手、發放手、斷手、散手,四手概念截然不同,修持練功中應循序而進。斷手和散手練功時,雙方務必友誼為重,安全第一,把握火候分寸,確保不出任何事故。
太極拳以“沾連黏隨,不丟不項”的推手功夫為基礎,但是鐘情于太極拳真正功夫的修煉者不會停留在推手功夫這個次第上,必須對發放手、斷手、散手功夫苦練與研究,如此才能在較技中應對各種武功。
高層武功的修持與個人的稟賦、天資、個性、體質、師承、苦練諸方面有關,并非一般愛好者能具備和達到的,故對于以健身養生為目的的大多數太極拳愛好者而言,以推手練功這一次第訓練為佳。
太極拳“耄耋御眾”的功夫、“益壽延年”的功效,均源于推手練功。推手練功溫文爾雅、友好和諧,是一項適合于大眾健身的很好的運動,應大力開展、普及。
太極拳的八大要素
1.掤
這個動作,可以分為進攻和防守,非常地能體現太極拳外柔內剛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