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迎合了時代的需求, 許多人通過各種途徑對氣功有所了解,但無法對它有比較全面的了解。
因為浩如煙海的《經·史·子·集》中有燦爛的文明也有迷信的糟粕,沒有相當的文化素養和名師的指點,是很難慧眼識津的。所以他們無法擺脫神秘的束縛,將其神秘化“迷信”化。氣功是我們全人類的財富,我們應當還其本來面目。
我們必須以現代的、科學的方式和語言來闡述它、解釋它。不能把它埋沒在故紙堆中,遺憾的是至今人們對它還有爭議。
醫學界把氣功歸入中醫范疇;武術界又說氣功是武術的一部分;宗教界有人卻斥她為外道;科學界有人把它說成是“迷信”。
人們的愚昧與偏見使它成了一門“名不正、言不順”的學科。竟連“氣功”一詞也眾說紛云,各門各派各執一詞。從事《易經》、陰陽學說研究的學者們提出,現今“氣功”一詞有言不及義之慮,應當改成“炁功”才比較確切。
從太極理論來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八八六十四卦中能推盡萬事萬物。這一說法不無道理。中醫學說也依托《黃帝內經》提出自己的理論。《黃帝內經·寶命全形論》中說:“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夫人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中醫學對人身之“氣”有詳細分說,如“營氣”、“衛氣”、“宗氣”、“先天元氣”、“水谷精氣”與“呼吸之氣”又合成“后天之氣”等等。所以中醫學把她稱作“氣功”也有其理論依據。武術界有“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之名言。近時劉貴珍等人從醫療保健的角度提出的“氣功”一詞,以成了她的定義之詞。其實古典書籍中“修煉”“修道”“煉丹”“禪定”“坐忘”“行氣”“導引”及印度的瑜珈等等,也是“氣功”的代稱。
“氣功”名詞如此之多,古人、今人各執己見,在我看來都有失偏頗。
偉大的先哲老子在《道德經》中早就說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釋迦如來就更絕了,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后,開創了佛教。整整說了四十九年的法,在滅度前卻說自己什么都沒說。傳承衣缽時也是以“拈花微笑”來完成。
先哲們在跟我們說什么?難道他們真的什么都沒說?不是,他們是在跟我們說:“因為它太浩瀚、太博大,不要執象”。無論它稱“氣功”、“道”或“禪”,這只是一個代名詞而已。關鍵是如何來定義它。
氣功從醫學角度講,是一門健身術、健美術、長壽術,人們學練氣功不但自己可以祛除疾病增強體質,也可以發放外氣幫助他人解除痛苦。
在武術方面,無論是煉內家功或是外家功都離不開“內煉一口氣”,所以氣功又是強身技擊術。
氣功可以運用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強身健體的同時,還能讓你感到一些無與倫比的舒暢感,練習氣功的功法也是尤為重要,因為氣功在歷史上發展了這么多年,早已成就了自己一套完整的體系,所以按照正確的功法練習,才不容易出岔子,不然自己胡亂練習,很容易出現一些不可知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