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導致糖尿病
一項研究發現,一個人每天只要多攝入由糖分轉化而來的熱量150卡,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就會高出1.1%。如果已是糖尿病患者,糖分帶來的麻煩會更大,胰島素抵抗會導致糖留在血液里,嚴重損害整個人體機能,服藥效果也會變差。
預防建議:務必警惕“隱形糖”。來自含糖飲料的糖分僅占你攝入糖分總量的1/3,一定要仔細閱讀食物標簽,番茄醬、速凍食物、牛肉干、面包等都含有不少糖分。
8.誘發心臟病
專家說,糖會導致人體內的尿酸、壞膽固醇升高,增加高血壓的風險,從而導致心臟病、中風風險增加。“在我的門診中,有些人體重正常也不是糖尿病患者,卻心臟病發作。我認為,糖攝入過多可能是主因,但這點很多人沒意識到。”此外,與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心臟病風險高出48%,心臟衰竭的風險高出65%。
預防建議:了解食物大致的含糖量很有必要。一般來說,一罐蘇打水含糖量為12克;一片全麥面包含糖量為8克;一塊奶油糖含糖量約20克;一瓶500毫升的甜味飲料含糖量約40~50克;兩三塊甜味餅干的含糖量很可能超過20克。
9.致使膽固醇紊亂
一項研究發現,那些食用糖多的人,體內的壞膽固醇水平和甘油三酯水平也高,而好膽固醇水平則低。過量的糖分不僅會刺激肝臟不斷產生壞膽固醇,還會抑制身體對壞膽固醇的代謝能力。
預防建議:控制好熱量,堅持吃早餐。研究顯示,肥胖女性早餐吃含高蛋白的雞蛋,午餐熱量攝入會減少160卡。不吃早餐后果更嚴重,肥胖風險會高出4.5倍。
10.引發認知障礙
科研學家先發現了胰島素耐受性、高脂飲食和認知障礙癥之間的關聯,并將這種疾病命名為“3型糖尿病”。此項研究認為,認知障礙癥相當于大腦患上了糖尿病,它也是代謝性疾病的一種,可能是由于大腦吸收果糖以及轉化能量的能力受損導致。此外,高血糖會損害血管,導致大腦缺氧或營養不足,也可能是糖尿病患者更易得認知障礙癥的原因。
預防建議:告別高糖、高脂食物,它們是導致認知障礙癥的重要原因。
11.出現上癮癥狀
與毒品類似,糖分會促使人體分泌出刺激大腦快感的多巴胺等。人體還會對糖產生耐受性,此后需要吃更多的糖才能產生快感。在有關糖類上癮的老鼠實驗中,攝入了大量糖類的老鼠,在停止糖類攝入后,出現了身體顫抖和焦慮等癥狀。
預防建議:耐心培養一個低糖飲食習慣。一般來說,味蕾至少需要一周時間,慢慢適應沒有甜味的食物。
12.癌癥風險加大
一項針對2011例絕經后婦女的研究發現,血糖水平高的人,患上直腸癌的風險比正常人幾乎高兩倍。專家說,這可能是因為血糖水平升高后,生長因子和炎性因子的數量增加,刺激了腸息肉的生長,使直腸癌風險增加。此外,還有研究發現,血糖高的人,更容易患上肝癌、乳腺癌等。
預防建議:嚴格控制糖分攝入量,均衡飲食。美國心臟病協會建議,每天單純攝入的糖,女性好不超過20克,男性不超過36克,兒童不超過12克。
吃糖過量像吸毒對身體有害
含糖飲料能否提神醒腦
糖即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所需的重要營養物質。如,大腦僅占體重的2%,但所需的能量卻約占到人體能量總需求的20%,但大腦無法直接利用傳統三大營養素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只能靠血液不斷輸送氧和葡萄糖來提供。在下午3時左右,午餐的能量消耗得差不多,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降至低點,此時如果你的大腦處于緊張的活動狀態,就容易感到困倦、精神不集中、記憶力下降。一些人甚至可能發生低血糖反應,出現頭痛、頭昏、手抖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