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婦科病的治療方法
1. 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病情比較頑固,容易反復發作,難以徹底治愈。慢性炎癥形成瘢痕粘連以及盆腔充血,導致患者常受慢性盆腔痛(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月經異常困擾,特別是夫妻生活后、月經前后癥狀加劇,讓患者對夫妻生活產生恐懼,勉強夫妻生活也可能會加劇病情。
預防慢性盆腔炎,要保持外陰清潔,注意經期衛生和性健康,避免傳播疾病的發生,一旦發現急性盆腔炎,治療要徹底、規范。平時要勤加鍛煉,提高機體對細菌、病菌的抵抗力。
2. 子宮脫垂
陰道過度松弛,是眾多夫妻夫妻生活不愉快的重要原因。婦女分娩時,子宮韌帶、子宮旁組織和骨盆底肌肉與筋膜因分娩而過度伸展或撕裂,產后若不注意保健,這些組織的產傷恢復不良,將影響子宮支托,甚至引起陰道過度松弛、子宮脫垂。
預防子宮脫垂,妊娠早期要做陰道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各類異常(陰道舊疤痕、陰道橫隔與陰道縱隔等),分娩時要正確運用腹壓和深呼吸運動,防止胎兒娩出過快,經期、孕期、產褥期、哺乳期應避免過重的體力勞動或不適宜的體位,如不宜多取蹲位及手提過重之物等。產婦生產后,可適當做些腹肌運動和提肛收縮運動。
3. 盆腔淤血綜合征
盆腔淤血綜合征患者常出現慢性下腹部疼痛、低位腰痛、快感不快、極度的疲勞感、白帶過多和痛經,與慢性盆腔炎相似。疼痛常常在月經前數天加重,來潮后第一或第二天減輕;低位腰痛常在長久站立和夫妻生活后加重;許多患者還出現夫妻生活時有不同程度的痛感,多為深部夫妻生活痛,次日下腹痛、腰痛、白帶多等癥狀都明顯加重,不愿發生夫妻生活。
預防盆腔靜脈淤血,要防止早婚、早育、夫妻生活過頻及生育較密,產后婦女要重視體操鍛煉,能促使生殖器官及其支持組織的恢復,休息或睡眠好取兩側交替側臥位,有利于預防子宮后位的形成,還要防止產后大便秘結及尿潴留。
4. 子宮內膜異位癥
覆蓋子宮內側的內膜隨著月經周期反復增殖、出血和脫落,形成一個完整的月經周期。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只會出現在子宮,但它也有“不聽話”的時候,悄悄跑到子宮以外的地方,種植在那里,并隨著月經周期性地增殖、出血。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常表現為劇烈痛經,夫妻生活時有疼痛感,甚至疼痛過于劇烈而不能正常過夫妻生活。
預防子宮內膜異位癥,要盡早治療某些可能引起經血潴留或引流不暢的疾病,如處女膜無孔、陰道閉鎖或瘢痕狹窄、宮頸閉鎖、子宮極度后屈等,還要積極防止醫源性子宮內膜種植(多見于剖宮產術,早期中期妊娠行刮宮術,分娩時行會陰側切術,人工流產術等過程中)。
容易引發婦科病的行為
1、放任夫妻行為
人乳頭狀病毒(HPV)感染與宮頸癌的關系已經在醫學界形成共識,以性接觸為主要傳染途徑,多性伴侶無疑使HPV感染的幾率大大增加,因此增加了宮頸癌的發病率。如果過早開始夫妻生活因宮頸上皮發育尚未成熟,更容易因抗病能力差而得病。調查資料顯示,多個婚外伴侶比單一固定性伴侶者患宮頸癌的危險高2—3倍,而初次男女行為發生在18歲以前者宮頸病變的發病率要高出很多倍。
2、盲目節食
隨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不僅催生了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也隨之出現了很多胖姑娘。有一種婦科病叫多囊卵巢綜合征表現為肥胖、閉經、不育等;肥胖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也大大增高,而由怕胖演變而來的過度節食,同樣會影響月經來潮,甚至經量稀少或閉經。
3、忽視腹痛
“小腹墜痛、白帶增多沒關系;去醫院那么麻煩等等再說吧”……所有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痛經尤其是繼發性進行性加重的痛經多數是子宮肌腺癥、子宮內膜異位癥等造成的,需要按程度輕重給予不同方式的治療。不是月經期,卻出現下腹墜脹、腰骶酸痛并伴有白帶增多,則極有可能是盆腔炎癥,需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輕重進行相應治療。而突然下腹痛則需警惕卵巢囊腫蒂扭轉、黃體破裂,延誤病情有可能會危及生命。
4、過分清潔
女性的生殖系統有天然的屏障和自潔作用,具備與生俱來的防病抗病功能。例如陰道內呈弱酸環境,大量乳酸桿菌充當著“健康衛士”,抵抗外來病菌侵襲。盲目使用清洗液沖洗陰道會破壞陰道內菌群平衡,引起霉菌性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炎等,甚至會上行性感染導致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盆腔腹膜炎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