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僅掐壓左手拇指和第一掌骨處即可。多采用橫掐法,指尖亦可縱掐。
掐壓的位置由遠端至近端依次為: 左手拇指尖端-指腹-第一指間橫紋處-第二指骨中央-掌指關節處-第一掌骨中央(于第一掌骨可掐壓2、3處)-掌骨與腕關節之間。強度以被掐處微痛為度。每處掐9次,每連掐3次后略停后繼續,掐完9次后再掐另一處。
5.擤鼻排涕法:即捏住鼻子再增大鼻腔之壓力,使鼻涕排出之法。方法:用一手拇指和食指隔衛生紙壓于鼻翼兩側,同時口唇閉合,以鼻腔排氣法,增大鼻腔壓力。
此法增壓較大,可重復運用。通過上述4種方法刺激雖有明顯便意但不能排出大便時,多為大便前端干燥,即可試用此法。
如大便前端略干,待干燥部分排出后,糞便稀軟部分由其自行傳運至排盡;如糞便前端干燥段較長,可加用肛門收縮法(簡稱縮肛)夾斷糞便,縮肛與擠鼻交替進行。
如大便前端甚干燥,不宜強作此法。應即戴醫用手套后,食指蘸溫肥皂水少許,伸入直腸把干硬糞便分離成小碎塊,或取出部分糞便,再施以該法。
三、實施程序
1.準備動作:入廁后如無排便感覺,先站立片刻,并行面部按揉、鼓漱咽津、蹠趾移動等法,當便意感較明顯時,再坐于便器或下蹲。如行蹠趾移動法,身體之重心移于左腿,移動右足蹠趾部,或配合順時針按摩腹部等協助排便。
2.坐于便器者:身體的重心在便器的左側,右腿略前伸。如排便感減弱,再鼓漱咽津或面部按揉,如排便感仍無明顯增強,可加蹠趾移動法,或者按摩手指。
3.蹲位排便者:此時刺激腳掌蹠趾部的方法即不能實施,可用其他4種方法。
四、注意事項
上述方法主要用于大便不干燥但無便意感或大腸傳輸功能減弱的患者,實施前應往意飲食調節,勿使大便干燥。實施時心情應愉快安祥、輕松自然,要有戰勝便秘的決心。
便秘患者初用此法時,原應用的各種冶療方法均繼續,待自覺排便功能明顯加強時,其他通便法再逐漸減量或停用。要重視準備動作,待便意感明顯時再排便。上述5種方法可綜合應用。若初期收效不明顯,應堅持一段時間,并可適當配合努掙法。大便時如欲小便,應先解小便,兩者不宜同時進行。根據個人習慣,定時排便,效果更好。